□ 李武华 罗兴武 贾宇松 文/图
做一件事或许不难,但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却实属不易。若能夫妻二人携手并肩,共同坚守一项事业,那更是难能可贵。在弥渡县红岩镇班局村委会小山头村,就有这样一对令人敬佩的乡村电影放映夫妻——茶应明和李玉华,他们默默坚守了40余年,近日更是荣登了2024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缘起热爱,风雨无阻。丈夫茶应明,小名“了土”,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土”。1980年,茶应明被电影中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他主动请缨,成为了生产队的电影放映员。而李玉华,正是因为热爱电影,与前来放映的茶应明结缘,并最终成为了一生的伴侣。从黄昏赶赴放映点准备到夜间放完电影回家,这对夫妻携手穿梭在红岩镇108个村庄之间,累计播放了4000余场电影,吸引了上百万人次观众,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红岩人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李玉华对与丈夫共同放映电影的日子记忆犹新:“那时,村里人最喜欢看电影。我们一到村里,孩子们就笑着跑过来,村民们也笑着问:‘老土,又带了什么新电影来?’然后大家会帮忙搬东西,那场面真是让人高兴。”
“当时虽然工资只有18块钱一个月,但我们做得很开心。”李玉华回忆道。那些年,路不好走,放完电影后已很晚,李玉华不放心丈夫独自回家,便时常陪伴左右,帮他打打下手、壮壮胆。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视机、碟片、录像室兴起,再后来,影音设备不断更新,农村电影院逐渐走向没落,夫妻俩的“电影梦”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并未放弃,仍在坚持。2010年,大理州成立了星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加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政策扶持,夫妻俩重燃热情,再次投身电影放映事业。这次,他们使用的是轻便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放映效果也大大提升。他们还购买了面包车,为村民们带去更多精彩的电影。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对夫妻,2015年,茶应明不幸患病。在与病魔抗争的五年里,他依然坚持每月到村里放电影。病痛的折磨让他痛苦不堪,但他却从未放弃。寒冬腊月,他忍着刺骨的寒风和钻心的疼痛,依然坚守在电影机旁。李玉华回忆:“他所有的衣服都还很新,唯有肚子那块被他挠得快烂了。但对他来说,只有摸到放映机他才能‘活过来’。一到放映点,和村民们说说话,他的心情就变好了。”
弥留之际,茶应明拉着李玉华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说:“我一辈子都爱放电影,能坚持的话,你以后帮我继续做下去。放电影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也能让日子过得更充实一些。”带着丈夫的遗愿,李玉华在2020年接过了丈夫的“接力棒”,成为了红岩镇新的乡村电影放映员。
一个人的电影放映道路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李玉华从未退缩。她耐心劝说儿女支持自己的工作,用儿女给她报名学车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拉设备;她努力克服体力上的困难,将50多公斤重的设备分几次装卸;她还兼职了村小学食堂的工作,为了兼顾工作和家庭,她拼命挤时间,忙碌于家庭与放映点之间。
“开始确实很难过,似乎总是能看见他的影子。有几场电影几乎是在流泪中放完的。但是,我觉得只要电影还放着,他就还在。”李玉华说。如今,像这样的乡村广场电影,李玉华每月都要在红岩镇辖区放映12场。在村民们观看电影的同时,李玉华和小孙子静静地守护在电影放映机旁,仿佛也在守护着丈夫茶应明的遗愿。
“放映员的工作不轻松,没想到玉华把这个活儿接过来了。他们俩感情非常好,提起他俩的事情,我们都觉得很感人。”一旁的村民感慨地说道。李玉华坚定地表示:“只要社会还需要,身体条件还允许,不管再难,我一定会把电影放下去。”在家人的支持和村民的热情中,李玉华继续着她的电影放映事业,用光影传递着心间的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