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12月20日

漾濞县太平乡——

奏响服务“三部曲” 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

□ 通讯员 何进军 赵燕飞

今年以来,漾濞县太平乡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家庭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一个系统为平台、一套体系为核心、一组机制为保障”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把服务好“一老一小”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抓手,按照“党建+关爱+服务”的模式,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全力提升“幸福指数”,让“一老一小”有乐可享,有地可去。

深挖党群服务

构筑全面服务“新机制”

将“一老一小”服务融入网格化工作,运用“党建+网格”机制,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的优势,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妇联、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定期对辖区空巢独居、困难儿童等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完善“阳光幸福档案”,并根据外出人员变化动态调整,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实施依据。

太平乡6村通过党组织牵头,充分挖掘、整合辖区的优势资源,吸纳周边学校、医疗、体育等服务资源,聚焦村内60岁以上老人和14岁以下儿童,围绕养老需求和服务短板,搭建党群“连心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同时,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搭建“居民议”“小微权力”平台,引导群众为村级服务“一老一小”出点子、想办法。通过搭建平台,提供问题出口,根据老人、儿童需求调动了文化、资金、医疗、场地等为民服务的优质资源。

结对关爱服务

搭建精准服务“大平台”

延伸志愿服务阵地,打造“阳光幸福”驿站。依托“一老一小”群体需求,持续推动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充分整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党员活动室、养老服务设施、学校等现有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为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生活娱乐、学习锻炼提供“阳光幸福”驿站,不断丰富满足老年人及儿童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以来,太平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乡镇挂村、总支挂片、支部挂组、党员挂户”的结对关爱制度,建立探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引导“银发先锋”发光发热,成立箐口村老年人歌唱队,提供更多平台,让队员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老有所为。同时,打造志愿服务阵地,组织银发志愿者,通过多种方式向同龄老年人宣传医保缴纳、防诈骗普法知识等重要信息和政策。开展“村校”联动,进校内开展消防演习、消防知识宣传等。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太平乡共开展儿童服务活动5场,服务儿童50人次。

联动部门服务

创建幸福样本“服务环”

创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服务环。精心策划“党建+关爱”守望“一老一小”系列活动,成功构建起乡村两级联动、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的服务保障体系。开展普法知识、健康知识宣讲、走访慰问等暖心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帮代办、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法律咨询等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在“六一”儿童节,妇联结对的“爱心妈妈”走进校园为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实现“微心愿”,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生活,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在重阳节,为老人们开展“理一次发”“照一次相”等“关爱一次”系列活动,有效解决老人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