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纯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交流。
抓好农业“基本盘” 确保粮食安全
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纯介绍了我州农业农村局2024年总体工作推进及粮食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州农业农村局制定《全州现代农业创优提质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和《大理州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创优提质重点工作清单》,将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植5项重点工作纳入清单,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稳步推进落实。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57亿元,增长2.7%;第一产业增加值239.51亿元,增长2.7%,占全州GDP的19.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0元,增长6.4%。
同时,我州聚焦粮食稳产增产的总目标,强化政策引导,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大力开展单产提升示范样板创建,集成推广科技增粮措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5万亩、预计总产173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底线任务和州人代会确定目标任务。抓好蔬菜、水果、肉、蛋、奶稳定供给,预计全年蔬菜产量188万吨,同比增3.0%;水果产量163万吨,同比增8%;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7.73万吨、9.7万吨、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4%、4%。二是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2023年度结转续建8.17万亩和2024年下达的22.0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序推进,预计年底能如数完成。严格落实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要求,扎实开展从严排查整治“大棚房”问题专项行动,建立“大棚房”问题督导长效监管责任机制,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政策和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持续强化动态监测和重点帮扶。压实“帮县包乡带村”工作责任,中央、省、州、县各级1175家单位派出543支工作队、1785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一线帮扶。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全州共有“三类”监测对象13177户43569人、风险消除9922户34297人,风险消除率78.7%,剩余3255户9272人正按照“一户一策”开展精准帮扶。持续强化对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的7个乡54个村重点帮扶,深入推进“先富带后富、坝区带山区、龙头带农民”帮扶机制。认真落实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督促行业帮扶部门做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就业、兜底保障等重点帮扶工作。二是抓实产业帮扶带农增收。2024年,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7.96亿元,占63.5%,产业类项目计划总数294个,现已开工292个、完工140个。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保持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人口带动全覆盖,“双绑”率达98.5%。弥渡县大荒地村“双绑”利益联结模式、宾川县蔡甸村“合作农场”利益联结模式、宾川县必军合作社“二次返利+服务协作”带动模式、宾川县云福公司“订单合同+流转聘用”带动模式等“抱团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典型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深入实施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抓”,全州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0.61万人,开发公益岗就近就业21602人,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2831.2万元,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1281万元。巍山乡厨、剑川木雕、鹤庆银匠3个劳务品牌获国家级认定。四是抓实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聚焦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重点,加强互访和协作。年内到位上海市财政帮扶资金3.7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0个;引进东部企业61家,到位投资11.85亿元;向上海销售农产品金额1.996亿元。充分用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结对子”帮扶资源,助力校地合作取得新进展。
打好绿色食品牌 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州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产业特点,突出农业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因“产”定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支撑作用,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创优提质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创优提质为主线,按“六个一”工作机制,聚焦推进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中药材、乳业、肉牛、生猪、烟草等重点产业,扎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7家。贡菜、香水柠檬发展势头强劲,全州贡菜种植面积约23万亩,巍山县发展柠檬种植3.1万亩、2.45万亩挂果,建成全省最大的贡菜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香水柠檬种植基地。持续推进“8+1”万头奶牛牧场建设,祥云、南涧、剑川、鹤庆牧场已投产,宾川、永平、云龙牧场已达到关牛养殖条件,巍山牧场乳肉兼用转型发展有序推进。持续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全州种植烤烟52.6万亩,累计收购烟叶142.8万担,烟农收入25.74亿元,实现烟叶税5.66亿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州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0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分别达11349家、6347个。组织开展“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征集,全州共入选区域公用品牌7个,企业和产品品牌70个。规范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州新增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4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特质农产品2个。二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工作。2024年,全州共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副食品加工)国内合作项目93项,当年已到位资金11.05亿元。今年新包装推介农业项目110个(州投资促进局包装48个,州农业农村局包装62个),总投资估算188亿元。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绿色发展。统筹整合省、州、县、乡农技推广力量,组建12个农业科技服务团,服务全州农业生产。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抓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攻关、品种推广、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5个凤稻品种搭载神舟15号开展航天育种工作,选送凤大麦8个品种开展航天育种工作。通过审定(登记)品种6个,玉米品种自主选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大玉457通过国家审定。凤稻34号、凤稻36号、大玉121通过云南省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凤豆28号、凤薯6号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实施完成祥云、巍山、鹤庆3个县各1万亩的省级2024年生物育种示范推广项目。抓实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支持推广“顺丰洱海模式”,完成洱海流域水稻绿色生态种植示范面积5.47万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5%。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近年来,我州深入实施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4年,完成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1738座、自然村卫生公厕202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82%,提前完成到2025年全州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0%以上的任务目标。二是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分区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州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7.92%,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3.23%,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4.58%,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0.29%。三是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大力开展村庄公共空间整治,不断清除村庄裸露垃圾、持续整治房前屋后“五堆十乱”和卫生死角问题,将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农村公厕管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发维护好村庄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四是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全面完成省级“三年行动”计划中2024年度涉及的12个绿美乡镇、16个省级绿美村庄及900个州级绿美村庄创建目标任务,现已建成1920个绿美村庄。五是协同推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实现全覆盖,弥渡县寅街镇大庄村、云龙县检槽乡文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合法权益。
记者 赵丽花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日报》第五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