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12月24日

漾濞县石门关景区——

打造辐射全域的精品疗休养旅居地

石门关自然景观秀美。 (图片由大理州文旅局提供)

吸引游客前来露营度假。 (图片由大理州文旅局提供)

□ 记者 褚雪琴

8月5日至9日,2024年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在漾濞石门关举办,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361名选手,齐聚漾濞参加比赛;

11月22日至23日,2024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云南大理漾濞站)在石门关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攀岩选手汇聚一堂,进行激烈角逐;

12月2日至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委组织部、天心区总工会组织50名优秀专家人才赴漾濞石门关云上新天地康养基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疗休养活动,在秀美的风景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

相传“山神持鬼斧,开石门”之说,造就了漾濞石门关独特的悬崖绝壁。作为“苍山之门”,石门关自然景观秀美。近年来,石门关景区立足资源优势,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康养资源有机融合,打造集生态休闲、温泉养生、康体度假、实践研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项目,不断助推旅游转型升级。

成立疗休养基地

搭建旅居平台

组建运营机构。成立大理州云上新天地康养有限公司,以建成投运的云上新天地酒店为主体,负责专门服务职工疗休养团队和旅居客群,该公司获评2023年云南省文旅新业态企业。构建全域康养旅居模式。充分发挥该公司作为全州唯一一家云南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的独特优势,州总工会、州文旅局、州交通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疗休养工作的意见(试行)》,命名了12个疗休养基地,并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构建以漾濞石门关为核心、州级12个疗休养基地为辐射的“1+N”全域疗休养模式,设立拥有200名会员的工会组织机构,努力打造全国职工疗休养和康养旅居的最佳目的地。推出康养旅居套餐。围绕客群需求,按照“客人点单,基地接单”的模式,精心策划疗休养优质产品线路,行程涵盖2晚3天至6晚7天的5个不同业态康养旅居产品。截至8月31日,共接待疗休养团队126批次、个人4878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51万元。

深化体旅融合

增添旅居活力

按照“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以赛引流”的思路,探索“文旅+体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建成3.6公里苍山大峡谷健康徒步道、6.5公里国家健康步道,开展全地形摩托车体验、飞拉达攀岩、鸟类监测拍摄等户外项目,石门关云上村庄森林康养基地入选2023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成功举办的“中国·大理漾濞石门关高空扁带挑战赛”赛事创下了石门关“蒙眼走扁带”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在石门关成功举办。体育赛事的连续举办,不断反哺周边景区和宾馆、民宿经济增长,推动景区和民宿公共设施项目、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带动周边千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完善要素产品

促进旅居升级

围绕旅居客群服务保障生活化、社会化需求,构建全要素旅居服务体系。建成云上新天地酒店、白族民居酒店等6个特色酒店民宿和3个特色餐厅,提升“居”的品质,满足“吃”的需求。建成包括温泉泡池、温泉客房、健康管理中心、足疗室、理疗室、棋牌室等康养娱乐项目在内的温泉康疗中心,配齐养生温泉、足疗康养、瑜伽健身、夜景灯光秀、夜间文化娱乐等休闲、养生服务项目,配备藏书量达上万册的图书室和健身房、游泳池、瑜伽馆、网球场、台球室,以及3个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大型草坪广场,满足户外露营、非遗文化体验、音乐会等不同旅居客群需求。推出茶艺培训、插花培训、书画采风、牛轧糖和核桃酥手工制作、非遗“彝族刺绣”“剪纸”“彝族打歌”体验、健康徒步、观鸟拍摄、农耕文化体验、田园果蔬采摘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丰富拓展旅居内容,最大限度满足疗休养职工和旅居客群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需求。

优化管理服务

强化旅居保障

景区在不断夯实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同时,坚持工作原则,强化管理职责,加强巡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安全、舒心。景区配套疗休养基地强化医疗保障,与苍山西镇卫生院合作,共同组建专用医务室,与州人民医院签订“绿通协议”,设有健康管理中心及持证驻点医护人员,可安排体检项目13项;建立职工疗休养、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火灾、地震、疫情防控等25个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配备专业的安保队伍,为康养旅居服务保驾护航。

近年来,石门关景区努力提升景观质量,争创国家5A级景区,积极布局温泉康养、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极限运动等多种业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需求。在发展品质疗休养旅居模式的同时,多种业态有力提升了景区综合收入,推动景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把旅居业态培育为旅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