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云南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2009年3月,海门口遗址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门口遗址分布面积约14.5万平方米。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晚期直至青铜时代,距今约5300—2800年。遗址于1957年在疏挖海尾河中发现,在1957年、1978年和2008年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遗物八大类共3000多件。
其中,大量的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层关系再次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是云贵高原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出土的稻、麦、粟等农作物遗存,证明了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滇西地区;而稻、麦共存的现象,则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稻麦复种技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段涤瑕 段晓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