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12月25日

下关曾叫石桥城

□ 罗绍亮

下关古称龙尾城、龙尾关、龙关,又叫石桥城。南诏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之为“河蛮”的部族,在苍山洱海之间分布着许多“城邑”,下关北郊大展屯、上村一带都是“河蛮”村落。龙尾城、龙尾关、龙关、下关被人们所熟知,石桥城称谓则要从南诏统一洱海地区说起。

南诏是唐代以今天大理地区为中心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朝初年,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占领了四川盐源地区,进攻今四川西北茂县的安戎城,直逼成都,严重威胁唐王朝的西南安全。洱海地区地处唐朝、吐蕃之间,唐王朝认为扶持洱海地区的蒙雟诏、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越析诏、蒙舍诏“六诏”中的一诏统一洱海地区,再加以控制,可以减轻吐蕃对唐朝西南边境的压力,达到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目的。最终,唐王朝选择了扶持蒙舍诏。蒙舍诏地处六诏之南,因此又称南诏。

南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的客观情况,欲统治云南,必先征服洱海地区;欲征服洱海地区,必先拿自己的邻居蒙雟诏开刀。南诏王皮逻阁正是这样做的。南诏吞并蒙雟诏后,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朝调动姚州都督府的力量,派遣御史严正诲与南诏王皮逻阁共同策划,进攻石和城、石桥城,并取得成功。石和城在今大理市凤仪镇西部,石桥城地处下关天生桥附近,即今下关地区。随后,南诏联合邓赕诏征服了河蛮,进而步步为营,逐次消灭了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统一了洱海地区。次年,唐王朝封皮逻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赐名归义。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将都城从巍山迁到太和城,开启了南诏的辉煌篇章。

出于防卫太和城和外族侵扰的考虑,南诏顺西洱河北岸修筑了防护城堡,这就是龙尾城。同期修建的还有上关龙首城。或许,从那时起,曾经“河蛮”居住的石桥城在人们记忆中逐渐模糊直至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龙尾城、龙尾关、龙关、下关。明初,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征云南,明将斩关而入,更名得胜关,但人们仍习惯称呼原名。唐攀绰《蛮书》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萦抱点苍山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今巍山)路,向西永昌(今保山)路,向东白崖城(今弥渡)路。”据说,龙尾城仅筑南北两道城墙,东以洱海、西以苍山为屏障。60年代初期,在西洱河北岸还能看到一道城墙,西起天生桥,东至大关邑,断断续续。保存完好的地方,约高出地面1米,这是南城墙,北城墙早已无存。下关从建城起,就成为南诏太和城、羊苴咩城的天然屏障,也是滇西著名的古战场,相传唐王朝与南诏之间的激战就在这里进行。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势力范围扩大,实力与日俱增,与唐地方官吏之间的权力冲突在所难免。史载,唐朝置剑南节度史领益、彭等二十五州,规定其职责为“西抗吐蕃,南抚蛮獠”。唐天宝年间,唐朝宰相杨国忠、剑南节度史章仇兼琼、鲜于仲通及云南太守张虔陀、剑南留守李宓等辈,置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于不顾,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推翻南诏统治的极端措施。云南太守张虔陀更是得寸进尺,征求无度,不仅企图侮辱南诏王阁罗凤妻女,还“数诟靳之,阴表其罪”,诬陷阁罗凤要反叛,大唐王朝与南诏之间的天宝战争由此而爆发。

天宝战争的结局是唐军大败,剑南节度史鲜于仲通“仅以身免”,元帅李宓沉江,十几万大唐兵马全军覆没。西洱河南岸是当年的战场,上了年岁的当地人至今仍称下关紫云街、鸳浦街为“战街”。事后,阁罗凤下令收拾唐军阵亡将士遗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留下两座“大唐天宝战士冢”。对于战争的胜利,阁罗凤深知战争损害了南诏和大唐的友善之交,让他痛心甚至忧虑。他以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南诏国都太和城竖起“德化碑”,说明南诏不得已而叛唐的苦衷,希望日后能得到唐朝的谅解。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正月初五,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崔佐时在苍山神祠举行会盟仪式,唐与南诏失和40多年后重归于好。现存西洱河畔的“大唐天宝战士冢”,当地人叫它“万人冢”,以及坐落在苍山斜阳峰东麓山坳间的将军洞、立于太和村的南诏德化碑,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部分遗迹。

从下关的历史沿革、变迁来看,这里成为繁华都市还是近百年的事。大理地方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下关以西洱河为界,北属大理县,为玉洱乡;南属凤仪县,为下关镇。新中国成立后,玉洱乡、下关镇合并成立下关特别区,直接归大理专署管辖。1952年改称下关市,并将附近部分村落划归市管。1983年,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成为大理市。如今,西洱河北岸为太和街道办事处,西洱河南岸为下关街道办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理市城市建设重心从西洱河以北的关迤地区向西洱河以南的地区发展。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便于建设和生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一越千百年,曾经的石桥城、古战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下关展现给人们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欣欣向荣的城市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宜人的气候环境吸引着中外旅游者不远万里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