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12月26日

基层减负要久久为功 精准施策

□ 李重润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通过出台文件、改革机制、优化流程等举措,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实现真正减负,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扭住问题根本,破解体制顽疾。要从源头上解决基层负担问题,简政放权,理顺上下级关系,杜绝“上下一般粗”“多头指挥”等现象,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制度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文件、报表和会议要求,建立清晰的任务清单和审核机制;强化作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改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工作方式,注重实地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工作质效。基层减负的核心在于提高效能,而不是简单地减少文件数量或会议频率。要注重任务实效,制定政策时要明确目标导向,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工作从“表面完成”向“实际解决”转变;要优化会议和考核机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长,推行“多会合一”“视频会议”等方式;建立科学的督查评估体系,注重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解放基层活力,增进人民福祉。为基层减负的最终目的,是让干部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要将“基层为民”作为工作导向,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估标准,确保减负工作的实施真正惠及基层百姓;要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通过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将减负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要激励担当作为,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推进工作,激发基层队伍创造力。

大兴务实之风,根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既要抓住突出问题,也要解决隐性积弊,通过源头治理、减负增效和惠民为本的系统推进,为基层注入更多活力。上级机关要深入调研,多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声音,找准形式主义的“老顽疾”和“新表现”,对症下药,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象。同时,要用“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减负措施落实落地,让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永平县厂街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