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杨芬去上夜班时先把娃娃哄睡,刚出门却遇到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如注,老天像漏了般。杨芬冒雨赶路,视线不清,一不留神就跌倒在雨地里,手也摔破,脚也摔肿。当她满身泥水赶到医院,同事们都很心疼,责怪起李桂科来。
有人问:“你怎么摔成这个样子,这么大的雨,你家老李也不送送?”
杨芬只好把眼泪憋到肚子里,装作听不见。那天晚上的雷雨不曾停歇,她担心两个娃娃被雷声吓醒,整夜提心吊胆。她说她真羡慕别的同事上夜班有爸爸陪着娃,羡慕别人整日有丈夫相伴。她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真是无奈啊!
有天夜里,儿子发高烧,女儿太小不能扔在家。杨芬只好抱着儿子背着女儿到医院。那时,她在心中又骂李桂科,难道你亲生骨肉的健康比不上麻风患者的健康?但是,等到李桂科回家,看到身形瘦削的李桂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杨芬满腹的怨气又消散于无形。
如今的家长都注重子女的教育,李桂科却很少开过家长会。有次,他已答应儿子去开家长会,儿子也欢呼雀跃,少有的高兴。可准备开家长会时,李桂科又被叫去下乡。儿子这回不依不饶,哭哭啼啼地撵着他跑。李桂科骑着自行车往前走,头也不敢回。儿子在后边追着哭喊:“爸爸不要走,爸爸回来!”杨芬追了很远才把孩子拉住。儿子哭着说,同学们都说,从来没见过我爸爸开过家长会,问我有没有爸爸?儿子哭得伤心,杨芬也抹起了眼泪,过路的人面面相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李桂科做麻风防治后,感到自身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于是他把杨芬卫校的教材都读得滚瓜烂熟,还让杨芬做他的老师。1989年,李桂科有机会到南京医学院读书,当时杨芬正怀孕临产。李桂科与她商量,说这次读的内容针对麻风防治,机会难得。看着李桂科去意已决,杨芬勉强答应。杨芬说,她挺着大肚子把李桂科送上车后,回家大哭了一场。他走后八天,女儿出生。看着医院里别人家的丈夫忙出忙进,而杨芬独自坐月子,形单影只,孤独无助。后来她才晓得,李桂科坐车离去时也很难受,看着杨芬艰难地拖着笨重的身子,他也是黯然垂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一边是济世救人的事业,一边是妻儿老小和美生活,他选择了为劳苦大众治病救人。而他自己的内心,又何尝不想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好不容易回家,李桂科又和杨芬聊麻风病人的痛苦与不幸,他们不仅承受着肉体的痛苦,还要承受着世人的歧视,家庭与社会的遗弃。他们内心的无助,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后来李桂科带着杨芬到麻风疗养院。杨芬目睹了麻风患者因为肢体残疾,吃饭都拿不住筷子,行动极为不便,顿生恻隐之心。
杨芬说:“看到病人见到老李时,他们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的亲近,那种特殊眼神的交流,我突然懂得了老李做这件事的意义,由此理解了他。”
因为有了理解,杨芬开始包容李桂科的“不顾家”,同时也不断地发现他的优点。
杨芬说:“李桂科虽然陪伴孩子的时候较少,但他是个温和的父亲。他从来不打骂孩子,都是耐心地讲道理,两个娃娃都喜欢他。有时候我埋怨老李不顾家时,娃娃们都向着爹说话,还主动帮我承担家务,纾解我这个老母亲的愁云。”
“李桂科还有个好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他在家,他什么活都能做,什么都会做,没有什么家务事能难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