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丽霞 赵云贵 杨纪红
杉阳,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地理的奥秘。古称“杉木禾”,因博南山的阳坡盛产杉树而得名,而“阳”字则源于古人称山之南为阳的习惯。杉阳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镇东的博南山,山高林密,是险关要隘;镇西澜沧江上的兰津渡口,地势险要,史称“迤西咽喉”。而连接这一切的,便是那座传奇的霁虹桥。
澜沧江兰津古渡口附近有三座桥,大瑞铁路桥、中缅天然气输送管道桥以及一座公路桥。最早的霁虹桥已经在水面下看不见了。过去来来往往的商贾旅人从保山过来跨过澜沧江,他们进入大理南大门的第一站就是永平的杉阳。
杉阳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交会点,更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作为翻越高黎贡山、跨过澜沧江、历经艰难险阻到达的澜沧江东岸第一个古驿站,杉阳见证了无数马帮、客商的往来。古驿站的灯火照亮了旅人的道路,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这里暖日阳阳、和风习习、物产丰饶,很多人来到这里就不走了,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的驻留,让杉阳成了一个多元民族交融和合共生之地。
在如今杉阳的饮食习俗里,我们还能看到这种交汇融合的影子。杉阳的油粉、霉豆腐、千张、黄焖鸡、凉拌生腌……这里的美食就是当地人富足与智慧的见证。
杉阳是河谷立体气候,博南山环绕的杉阳坝,既有甘蔗、芒果等热带作物,也种植水稻、小麦。可以说,这里是永平的“鱼米之乡”。
杉阳老街上,曾经店铺林立,这里驻留过四川会馆、江西会馆以及30多家老字号商铺,经过修复的杉阳巡检司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和热闹。对过去走夷方的人来说,这个有糖有米的地方,就是他们行走旅途中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