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树华
“须背堆气鸥,背过英只弯,背偏莲花湖……”这是一首流传于祥云县禾甸镇的民间白族童谣,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水从远处来,走过九十弯,走到莲花湖……”
这首白族童谣,说的是由清水河水库通往莲花湖的一条长达31.19公里的有压输水管道。谁能想到,管道中淙淙流淌的河水,竟然来自距祥云县城64公里、发源于祥云、宾川两县交界的五顶山清水河……
祥云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干坝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祥云县根据“穷在水上,根在林上”的县情,举全县之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不断改善水利条件和生态环境。从普淜水库、禾甸新兴苴水库“大会战”,到禾米河、中河治理,再到小官村水库、青海湖水库的扩建,祥云人民全力战“旱魔”,将旱坝变绿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而在清水河流域修建清水河水库,就是这一步伐的接续。
位于祥云县东北部的禾甸镇,有广阔的田野、连绵的群山。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这片曾经稻谷飘香的土地,不时受到干旱的威胁。世世代代生活在禾甸坝的父老乡亲们,梦想着那条东流而去的清水河,有朝一日能够变身水库,改变流向,从高山峡谷间流向一马平川的禾甸坝,实现“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
“清水河水库开工了!”2014年11月1日,政府官网发布的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当天,这条消息在朋友圈被成千上万人转发。有人评价:“这是一件能改变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大事,值得载入史册。”
时间的脚步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2019年1月17日,当地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清水河水库下闸蓄水了!”
许多人暗暗吃惊:“这才5年啊!”5年时间,祥云东北部的高山峡谷间,竟然就“变戏法”般冒出一座让人震撼的水库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快,这条确认无误的消息,瞬间就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也刷新了当地人的认知。
好消息接踵而来,把梦想成真的时刻定格在2019年1月17日8点20分。此刻,人们翘首以盼的清水河水库,终于迎来开闸放水。曾经东流而去的清水河,宛如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在水库调节下,由闸门自东向西,一路翻山越岭,经31.19公里的输水管道,欢快地往莲花湖方向奔流而来。
当天下午2点12分,经过6个小时“长途旅行”的河水,终于到达禾甸镇上莲村的凤凰山分水口,进入莲花湖。当地群众闻讯后,纷纷来到湖畔,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曾经在莲花湖畔长大的我,也通过《祥云新闻》电视节目,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从这一刻起,期盼已久的莲花湖,在家乡父老乡亲欣喜的目光中,尽情地敞开怀抱,迎接来自远方的清清河水。从这一刻起,每年1216万立方米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注入莲花湖,让当时的9.5万人、11.87万头牲畜和2.23万亩农田从中受益。这片曾经干涸的红土地,由此逐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乡亲们也踏上了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投资4.97亿元、总库容高达1325.2万立方米的清水河水库工程,曾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这个工程也被祥云县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
在高山顶上建水库,把生命之水从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引向莲花湖,如此雄伟壮观的水利工程,在过去,当地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而在今天,竟然能“说到做到”。这不仅是新时代的发展成果,更是祖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在家乡的一次展示,让人感到无比自豪。
时至今日,莲花湖畔的淙淙水声,仍在我耳旁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