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13日

爱如长风李桂科 连载14

“李桂科还很俭朴,一辆1986年买的单车,他下乡、回老家都骑,直到退休。现在这辆单车已摆在麻风历史博物馆,成为时代的记忆,麻风防治的见证。”

杨芬说:“老李是个孝子,对父母很孝顺。他家在农村,又是长子,为了替父母分忧,他什么事都做,弟兄姊妹的事都是他的事。他命苦,星期六、星期天只要在县城,他都要回老家看看,连籽种都要帮弟兄姊妹买。他的母亲身体不好,七十岁时突然中风。那时候,老李白天上班,晚上就回十余公里外的老家照顾母亲,风雨无阻。经过他的悉心照料,母亲恢复到能走路。对于老年中风病人来说,真是奇迹。现在,二老都已过世,老父亲不在时已登九十高龄。但父母不在,弟兄姊妹还在,老李还是得经常回去关照他们的生产生活。”

星期天,也是洱源大街天,麻风康复者和他们的子女都会来李桂科家。对此,最为难的应当是李桂科的家属。杨芬坦言,起初麻风康复者来的时候她是难以接受的,尽管她是医务人员,但还是担心娃娃被感染。她也不相信那些麻风康复者真的已经治愈。他们走后,她就跟李桂科吵起来,似乎要把满腔怨气都撒在眼前这个男人身上。

李桂科仍是笑着,不急不缓,慢悠悠道:“杨芬,你莫急,听我解释。”

杨芬哭骂道:“你搞麻风病几十年,害得亲戚朋友都不敢登门,你还把麻风病人领进家门。两个娃娃要是被感染,我就跟你拼命!”

李桂科叹了口气说:“杨芬,你是学医的。这些都是麻风治愈者,是经过查菌确诊过的。你要相信医学。再说了,即便就是真有麻风,95%的人都具有天然免疫力嘛!我怎么会拿妻儿老小的健康做试验?”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凡事皆有可能,万一染上咋办?再说了,咱们都是从医的,还能理解。左邻右舍怎么看?亲戚朋友怎么看?以后还有谁敢来我们家?我已经跟着你被误解了几十年,我真希望我的生活会正常一点!”

杨芬呜呜地哭了。两个孩子也跟着哇哇地哭起来。

李桂科沉默了。他抬起头,捋捋稀疏的白发,看着远处的罗坪山出神。不知何时,他头上仅存的白发,也已渐如罗坪山的雪线。

等杨芬哭够了,李桂科走到她身边,轻抚着她的背说:“杨芬,我们学医之时,就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受点委屈正常。总有一天,整个社会都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但是,那些麻风治愈者,如果我们都不让他们来家里,他们能相信自己已被治愈吗?他们的身体虽已康复了,还有漫长的心理康复期。让他们到咱家来,也是心理康复的方式之一。要鼓励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他们来找我们看病,是因为别人不愿帮他们,我们不帮谁帮?”

李桂科的一席话,终于打开了杨芬的心结。杨芬擦干眼泪,深情地凝视着眼前这个平凡却又伟岸的男人。其实,最受委屈的还是他,做了那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好事善事,换来的却是世人的曲解。在医学这个领域,一名好的外科医生,可以因为手中那把柳叶刀受到万众追捧,一名专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在患者的心中可以是神一般的存在。一名好的教师,众多的学生家长都会趋之若鹜。可是李桂科呢,很多人却是唯恐避之不及。别人不大了解,可杨芬应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