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18日

我州以创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 近年来,我州保持发展定力,顶住下行压力,多措并举以创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2024年,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

经济回升向好底盘更加坚实。始终把稳经济促增长作为大理发展的头等大事,强化党委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2024年,制定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27条,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5亿元,集中力量实施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合续环境科技、下关沱茶入围云南非公企业创新能力20强,嘉士伯啤酒、溢鑫铝业、其亚金属、欧亚乳业入选云南企业100强;大理火车站新站房建成投用,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大南、宾鹤高速全线通车,宾南高速浑水海枢纽立交至苴力立交段并网运营;桃源水库等48件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弥渡县列入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风电开发获批重启。纳规新建500千伏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

产业转型集群成效更加聚力。把工业突破作为产业振兴的核心变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链式配套、梯度有序重构产业空间布局。2024年,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延链强链取得突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0%、184.4%和33.2%。新加坡丰树大理现代物流中心(一期)投用,中缅新通道(祥云)城郊大仓基地(一期)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组建成立,漾濞贡菜、南涧白茶等14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8+1”万头奶牛牧场建成7个,鹤庆等6个县(市)成功申报2024年云南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烟草产业税收达62.29亿元。旅游热度高位攀升,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首次破亿。

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加稳固。把改革作为驱动开放的重要引擎,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内外联通高效互济,开放大理释放市场“磁效应”。2024年,全州经营主体总量达42.66万户,较2023年净增3.57万户,“四上”企业新增273户,引进州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60亿元;新增外资经营主体32户,实际利用外资1298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4亿元。大理经开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快件”监管场所同步启用。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鲜活农产品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农产品抢鲜出口实现“半小时”属地查验服务。

生态绿美城乡建设更加有效。把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牢记于心、践之于行,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水平。做优乡村风貌、提升城市品质、拓宽共富模式,“一体三城四单元”显现特色发展潜能。2024年,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79个,30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拆墙透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党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经验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长效保障机制典型案例。剑川县获评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县阿尼么村“文艺赋能”、剑川县沙溪镇“景村共富”等农文旅休闲产品出圈出彩。2024年,全州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双绑”率达98.5%。

惠民政策持续落实更加暖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大理爱上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2024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农村转移就业139.81万人,大理·城市幸福驿站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就业“幸福里”社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初步建立;县域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改革实现全覆盖;“苍洱阳光幸福工程”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建成一批城市幸福社区、农村幸福小院和老年幸福食堂,“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新模式成为百姓身边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