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20日

大山深处的“脱贫小街”

□ 李世祖

我的家乡在地处大山深处的祥云县下庄镇金旦村,回首这十年,在党的精准脱贫政策的春风吹拂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产业变多了,环境变美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变灿烂了。

而在这不胜枚举的变化中,最让我感动的是2016年,挂钩我们村的省住建厅帮助修建的那个小集市。它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为乡亲们带来满满的幸福,因其是在精准脱贫期间修建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它为“脱贫小街”。

初春,大地开始苏醒,中河两岸的柳树悄悄吐出一个个黄绿的小嫩芽。春节将至,与往昔要走十几公里路去下庄街出售山货再换回年货相比,如今乡亲们只需在小街成交即可。小街上不仅有各式山货,还有服装、糕点等,吸引着众多外地商贩和赶集者。从下庄街前来摆摊卖衣服的40多岁的张大姐开心地说:“自金旦小街开街后,我几乎每个周六街天都来,这里的东西好卖,今天我已经卖了十多件衣服了。”

盛夏时节,金旦小街杨柳依依、翠竹摇曳。中午时分,随着大清早就带上干粮去深山老林找菌子的彝族村民陆陆续续地从山上归来,外地前来收购野生菌的收购商早已云集小街,没等气喘吁吁的山民把大篮大篮的香菇、木耳、鸡枞、牛肝菌、青头菌等五花八门的野生菌放下,收购商就争着出价收购。

秋天,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稻谷香气,金旦彝山的红辣椒、秋豌豆、玉米棒子、核桃、板栗都熟了,小街也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小街的空地上停放着好几辆农用小卡,收购红辣椒、秋豌豆的小老板们正忙着称秤、付款。刚刚售出自家种植的农特产品的彝族大哥、大嫂们手里数着一沓沓红灿灿的钞票,心里乐滋滋的,脸上露出了甜蜜蜜的笑容。

到了深冬,河畔的杨柳、草木都枯萎凋落了,汩汩流淌的中河水也一改往日的欢快活泼。与静悄悄的冬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条坐落在河边的“脱贫小街”依然热闹繁忙。冬至节来临,好几家在卖糍粑,整条小街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味。“土蜂蜜,卖土蜂蜜喽,最纯正的彝家土蜂蜜。”当地的彝族阿哥、阿姐们的吆喝声比外边来的商贩吆喝声还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首这十年,这条“脱贫小街”不但见证了家乡蒸蒸日上的变化,更让乡亲们懂得感恩,时刻铭记是党的精准脱贫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