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善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孤独。
杨芬终于能够理解李桂科的良苦用心。她说:“好吧,下次我带他们去医院。”
从那以后,只要麻风康复者到县医院看病,都是杨芬主动带他们去。她也多次跟着李桂科到山石屏去,手把手教李桂科简易的清创包扎的技法。
杨芬说:“麻风病患者都治愈了,我以为老李也该消停消停,可他偏不,又管起麻风病人子女读书的事。”
杨芬很难理解李桂科的举动,于是又跟李桂科争吵起来:“你是医生,你的职责就是治病,怎么又管起麻风康复者子女读书的事?你自己的娃娃读书你也不管,家长会也不去开,还管到别家的娃娃身上去!”
李桂科说:“住在麻风院的父母没有能力管娃娃读书。我们的小孩读书了,他们没得书读,我心里难受哪!我下决心了,我不仅要在麻风院办学校,还要帮助在家治疗的麻风患者子女读书上学。”
杨芬说:“老李,这样下去,你跟山石屏的瓜葛就没完没了!”
“我也老啦,这辈子与山石屏是扯不断了。那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
杨芬无可奈何,心中再有老大的不情愿也拗不过这个李桂科,他就是这么个人,温柔而坚定。看着他笑眯眯乐呵呵的,其实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后来好几个麻风患者的子女考上了大学。他们路过县城的时候就在李桂科家吃住。杨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告诉这些孩子,你们来这里,就是回家!
杨芬说:“2013年3月3日,洱源发生地震,山石屏麻风疗养院的房子也大多倒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老李在麻风院一待就是四十多天,整个人苍老了很多,体重掉了九公斤。我很心疼,要他去医院检查。他不去,说身体没问题。第二天一大早又返回山石屏麻风疗养院。”
好不容易盼到李桂科退休,杨芬终于长舒了口气。
杨芬说:“年轻的时候你怎么忙就忙你的,现在老了,也该回家。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是伴。”
李桂科说:“虽然退休了,但那里的老人还需要我照顾,我还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另外的重要事情,就是建个麻风历史博物馆。你也退休了,两个孙孙在下关的时候,你就和我去山石屏吧!”
这个李桂科,不仅自己要留在山石屏,还把老伴也贴上。杨芬拗不过他,有空时,就跟他去山石屏。好在李桂科买了辆二手车,进出也方便。
在李桂科家闲聊时,杨芬医生对我说:“退休后,老李还是选择了山石屏,要在那里建个麻风历史博物馆。以前疾控中心的工作丢不下,还经常回来。退休了,单位的事可以不管,他待在山石屏的时间更多,每个月有二十多天,他是真的以山石屏为家了。”
杨芬歇口气又说:“最忙的时候我都已经挺过来了,现在我也退休啦,儿女也已各安其业,老李想折腾就随他吧!他苦了一辈子,现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也算是个心理安慰。”
杨芬是普通的医护人员,自己饱受疾病的摧残,费尽艰辛带大两个孩子,还做了麻风病医生李桂科的坚强后盾。她是平凡的,但她一生所承受的,却是那些风光无限的女性难以坚持的。她的忍辱负重,她的淳朴善良,让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李桂科所做的一切。如果没有她,也可以说就没有山石屏的今天。
杨芬说了很多,脸上始终带着历尽沧桑的浅笑。见我记录稍停,她如释重负,转身到厨房收拾杯盘碗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