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举措
2015年 农业方面,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工业方面,加大一企一策帮扶力度,全面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方面,稳步推进六大景区、高端酒店、智慧旅游建设;新开通国内直飞航线4条;加快发展物流、快递、商贸等服务业。
2016年 农业方面,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业方面,着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园区和特色园区体系建设。第三产业方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州建设,新开通4条直飞航线;稳步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和供销改革。
2017年 编制实施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发展新机制。农业方面,抓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业方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第三产业方面,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加快智慧旅游、“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2018年 抓实支柱产业培育,紧紧围绕打造“三张牌”,加快培植六大产业。稳步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扎实推进大理(祥云)物流枢纽建设。抓实第三产业转型,强化商贸流通企业升限纳统,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结合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扎实推进旅游革命。
2019年 抓实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打造,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有效开展工业企业纾困,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 抢抓数字云南建设新机遇,切实抓好数字经济引领;深入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实质推进企业纾困工作;持续深化“三张牌”打造,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扩大绿色食品影响,提升健康生活目的地品质,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2021年 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启动实施一批绿色硅、铝材补链项目,创新推出祥云集中建园等系列措施。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启动5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强化旅游品质提升示范,评定最佳旅游美宿30家,发布“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图”。
2022年 聚焦产业建链延链,快速推进贝特瑞、华晟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圳禾望、埃克森、正泰电器、云南硬碳科技、中电重工等项目落地建设。有序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有序开展数据归集,不断拓展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场景应用。
2023年 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思达浆果基地等设施农业项目。推动以新能源全产业建链为标志的产业体系再造,全力集中建园,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重构,全面提升文旅品质。
2024年 持续重构产业、精准招商。聚焦旅居,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坚持“来大理不是旅游,而是过另外一种生活”,提升旅游业态品质。着力发展设施农业。
重要成效
2015年 粮食总产175.6万吨,畜牧业产值134.3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62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农业总产值366.7亿元,增长6%。完成非电工业投资96.6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7.8%。大理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6万人次,增长69%。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0.6%、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0.5亿元,增长11%。
2016年 粮食总产量177.6万吨,增长1.1%。农产品电商销售10.2亿元,增长126%。农业总产值388.8亿元,增长6%。5个特色产业园规划编制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6.2%。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859万人次,增长31.8%;旅游业总收入534.6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5.9亿元,增长11.4%。
2017年 粮食总产177.6万吨,新增高原特色农业基地10万亩。实施重大工业项目80项;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08.4亿元,增长22.2%。电力市场化交易21.7亿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3.6亿元,增长11.3%。实施旅游重大项目98项。快递总量达5193万件,增长47.9%。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矿冶建材等产业稳步发展。
2018年 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7个,漾濞核桃、宾川柑橘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04.6亿元,增长10.2%。实施重点工业发展项目80项,非电工业投资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15户,增长36.3%。金融助推大理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化融资取得实效。“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考核名列全省第一;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7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95亿元,分别增长11%、22%。
2019年 电力市场化交易覆盖97%的大工业用电,交易规模51.1亿千瓦时、增长112.8%。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93个、绿色食品基地5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8.7万亩、农业龙头企业15户,宾川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2.5%、18.4%。为12家重点企业协调融资45.3亿元。完成非电工业投资95.2亿元。实现网络零售收入65亿元,增长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亿元,增长9%。
2020年 6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14个。完成非电工业投资5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4.3亿元。全州粮食产量165.3万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45个、面积69万亩,4个农产品入选全省10大名品。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重点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有序推进。大理市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理古城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9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04.6亿元。
2021年 落地新能源与制造业协同项目14个,嘉士伯9万罐智能化生产线等22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粮食总产达167万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皇氏来思尔自主乳酸菌搭载神十二太空舱航天育种,欧亚、来思尔乳业各年产20万吨项目投产。剑川千狮山评为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一度回暖,接待海内外游客4452万人次。
2022年 硅光伏全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搭建进展迅速。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83.5亿元,增长116%。新建高标准农田56.38万亩,粮食产量169.81万吨,增长1.7%。实现物流产业总收入603亿元,增长20%。完成快递业务投递量1.51亿件,增长10.3%。旅游格局深度重构,成功创建4A级景区3家,大理成为“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苍洱云”建成运行。大理州首只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备案。
2023年 以大理绿色食品牌打造为示范的设施农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粮食产量达到171.3万吨。大理州新能源电力装备产业集群荣获“省级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工业发展起势发力,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大理州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州。文旅品质全面提升,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爆发式发展。全省酒店民宿规范管理试点有序推进。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530.3万人次,增长67.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4亿元,增长104.7%。
2024年 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8.1%。产业集群拉动明显,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产业“新三样”增加值分别增长180%、184.4%、33.2%。“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旅游IP传播力指数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旅游市场火热长红,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1.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700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3万亩、总产173万吨。春沐源被认定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
(文字整理:张婧怡 施贵兴 何俊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