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22日

苍山石门关大峡谷

□ 张成志

苍山石门关大峡谷,位于漾濞县苍山西镇金牛村。这里森林蓊郁、河流奔涌,多样生态系统交织出一张复杂而精妙的生命之网,食物链环环相扣,生态关系盘根错节,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的自然乐章。凭借着险峻磅礴的山势与如诗如画的绝美风光,它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回溯到公元1639年3月21日,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至此。他在此驻足两日,沉醉于峡谷的壮丽景色,不禁在《滇游日记二十八》中挥笔盛赞:“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崇峦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 寥寥数语,却将石门关大峡谷的雄伟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苍山地处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延部分之横断山脉云岭。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该区域地壳运动强烈。受地壳内部应力作用,产生了一条张性断裂带,并从苍山山体通过,使整座山沿断裂带一分为二。

远看,两根门柱撑天杵起,相互对歭,形成一道天然的大门,守护着两座巍峨雄伟的高山。清晨,顺着两柱之间看过去,两山主峰已被白雪包裹,在晨光照耀下,耀眼的白,展示出苍山的童话。将目光缓慢往山下移动,便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淡绿的远山,映衬着近处的浓绿,大自然便呈现出了非常美妙的层次感。淡淡的烟岚或缠绵于危耸的怪石,或轻拂在悬崖上挺拔的劲松上。因了这一道石门,整座山因此显得神秘,要不是身旁熙来攘往的人群,还以为自己早已步入了仙境。

走进石门,门柱笔直,直插云霄。小道贴着山崖蜿蜒,将一群又一群人引向未知的风景。转身东望,白云随风飘荡,山随云移,人随风飘进了神秘的山谷间。定睛,是陡峭的岩石上艰难生存的一些灌木,偶尔可见岩鹰的身影,像极了一道闪电,很快就只有它留给你的刹那身影。谷中之水堪称一绝,顺着谷间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方向望去,一股清澈见底的山泉从山谷间汹涌冲出,水流湍急,仿佛贯穿地轴,瀑布高悬,如垂挂于天际之上,可谓是“小溪飞瀑锁连环,峡谷幽深潜梦影”。这般美景,让每一位观者都心旷神怡、沉醉不已。

谷间,一条凌云栈道凌空而建,全长1550米,其中有玻璃栈道80米,最高垂直高度170米,栈道一分为二,通常是左边上,右边下。在栈道中增设了休闲台,方便游客观景,拍照打卡。所有的栈道经过匠心设计,既能让游客感到惊心动魄,也符合安全规范。游客行至栈道后,都会被眼前的景象吓得不轻。沿着左边栈道前进200余米,有一个宽大的休闲台,其左边是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架设在笔直山壁中间,俯身往下看谷底,全身毛骨悚然,小腿发软。在攀越玻璃栈道中,有的游客迈进一步即收脚,有的跨越三步就回头,有的甚至没有勇气迈出一步。攀越玻璃栈道既是对克服心理障碍能力的检验,也是考验一个人闯关能力的最佳机会。得益于自己小时候在山间的奔走,我面对栈道却也没有那么内怯,但走过后也是感觉到了加速的心跳。

向栈道右边前行,栈道逐渐趋于平缓。谷中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瀑布飞泻而下,激起层层水花,谷底的清泉在石缝间潺潺流淌,清晰可见。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之前紧张恐惧的情绪也逐渐平复。越过彩虹桥,在谷中有几间茅草屋,开了几个便利店,为游客提供零食、饮料等。在便利店前的一个平台,特意掘有一个池塘,水清得像镜面一般,山谷两边的山倒映在水面,仿佛两山的根就长在里面。这时,有人对着更深的山谷喊,山回水映,妙趣横生。其实我们不过只走了整个峡谷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地方据说很美,只是限于目前开发的局限,那些未知便成了让人想入非非的遥途。

青山绵绵,绿水悠悠,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是当地一代又一代人力挽狂澜、守护山河的成果。一位长者告诉我,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强,人人都是环境保护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等公益活动,维护着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如今,苍山石门关大峡谷景区已逐渐成为游客心心念念的康养胜地、养心地、度假地,是每一位前来探访的游客,了解大自然神奇奥秘,全身心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绝佳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