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斌斌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片面注重网络抖音、朋友圈上的点赞转发,尤为重要的是要将“流量”变成“留量”。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笔者认为,流量只是引领,留量才是关键。留住人才,让乡村焕发智慧的光芒;留住美景,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留住游客,让文化成为乡村最动人的风景,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把人留住、把景留住、把客留住的三大法宝,更是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途径。
把人留住激活人才动能。乡村振兴,唯在得人。乡村要振兴,就必须要锻造一支有过硬本领的乡村振兴“尖兵”,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配优“头雁”、培育“雏雁”,更重要的是引回“归雁”。在外拼搏的乡贤良将,他们的能力已得到了淬炼,视野也更加广阔,对于良好机遇的嗅觉也最灵敏,在实现乡村振兴中会贡献更多的思路和具体办法。各地要以亲情、乡愁为纽带,通过政策上激励、心理上关怀鼓励他们回报桑梓,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对办事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青年才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通过工作上支持、生活待遇上保障把人留住,以此激活人才动能,建强人才堡垒。
把景留住续写绿色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绿水青山才是乡村发展的幸福靠山。乡村振兴不能为了发展产业吸引游客追求“短、平、快”,而让美景变成“一次性”不可再生,只有把景色留住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最原始的动能。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面对更多的“眼前利”时,要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坚持把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动广大的农村群众做好“当家人”,自觉维护长远生态利益,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做实垃圾分类污染管理,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算好“绿色账”,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不变的背景,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将人才、文化、生态等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把客留住打造文旅品牌。当下各地都在积极开发网红旅游景点、打造特色农村旅游路线时,面对同质化竞争如何抢占先机,成为各地的“老大难”问题。旅游的内核是文化,要深刻探索挖掘本地独有的文化内涵让其成为游客愿意来、愿意留、愿意回头的“本钱”。依据资源禀赋,发掘特色山地资源、红色资源、少数民族资源等开发专属旅游路线。同时,以发展旅游业助推本地产业发展,依托旅游市场,推动原汁原味的产品销售到五湖四海的游客手中。在展现诗画风景的同时塑造人文气质,瞄准需求推动“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让乡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从而愿意来、多逗留、不想走,让乡村在“流量”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使“留量”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祥云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