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24日

代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者:作为来自基层检察院的人大代表,您在工作中是如何开展中小学生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

代媛:为履行好州人大代表职务,结合工作实际,我深入漾濞县各级中小学校调研,发现存在着因普法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普法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青蓝工作室”平台,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中小学生增加法治知识。

一是在课程设置中开创“新模式”。科技创新赋能“普法”,“青蓝工作室”采用现代VR、电子展板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法治教育。自2023年6月“青蓝工作室”建成使用以来,参与VR法治体验的中小学生,共计400余人次。并开展远程直播,送法进校园。针对漾濞县农村学校较为分散,偏远山区学校多的“老大难”问题,在“青蓝工作室”设立了全县中小学法治教育直播间,打破了法治传播的时空界限,以直播的方式开展了9期直播课,让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更广泛、效率更高、时效性更强。

二是在载体创新中开辟“新路径”。开展法治副校长“周四法治之约”。在漾濞县一中初中部试点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工作,开展“菜单式+点教式”教学,使普法教育更有针对性、靶向性。开通“团团树洞”,构建连心桥。漾濞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团县委在全县初高中开通“团团树洞”,通过“树洞”收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团团树洞”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收到信件100余封,帮助疏导学习、心理困难和法律咨询共计30余次。

三是在发展融合中达成“新共识”。坚持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相融合,漾濞县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加强“家校社”的合作,将法治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法治教育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积极推动法治宣传与民族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把法律知识融入民族歌舞、民间故事,也让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下一步,我将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发挥“青蓝工作室”优势,创新法治宣讲方式,使普法宣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