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弥渡县文旅工作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弥渡县是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花灯艺术的?在推动群众性花灯文艺队伍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施丽丹:弥渡县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是“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拥有弥渡民歌、弥渡花灯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弥渡县已经建成县乡村组四级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正是通过这些阵地的建设,为弥渡县高规格承办全省花灯艺术周、“小河淌水”大理弥渡民歌节、“小河淌水”大理弥渡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提供了文化场所条件。
2024年5月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弥渡民歌保护传承的决定》正式施行,弥渡民歌的保护传承步入法治化轨道。弥渡县掀起了学唱民歌的巨大热情,学校、乡镇、群众文艺队都争相邀请县花灯团和文化馆的老师教唱民歌。除了享誉世界的名曲《小河淌水》以外,《弥渡山歌》《十大姐》《绣荷包》等民歌传唱度越来越广,弥渡民歌在网络媒体上的传唱热度也在不断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弥渡民歌资源的普查与建档、传承人培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民歌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弥渡群众对弥渡民歌和弥渡花灯有着很大的热情,每到“密祉元宵灯会”“铁柱踏歌会”“民歌节”等节庆活动,群众文艺队伍自发地崴花灯、唱民歌、舞龙舞狮,现场仪式感、氛围感拉满。到2024年底,弥渡在册的群众性花灯文艺队共计1010支,总人数达2万余人,获得了上海基尼斯“花灯文艺队最多的县份”荣誉授牌。目前,我们将弥渡民族文化和旅游结合,打造“泡温泉、品美食、赏花灯”的弥渡文旅品牌,“听民歌、赏花灯”已成为外地游客到访弥渡最不可少的行程项目。
结合本职工作,在走访选区选民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将从打造文艺精品节目、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今年的代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