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1月25日

大理州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举行

建言献策 凝心聚力 共绘未来发展美好蓝图

张宝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记者: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牵动着千家万户,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和教研工作者,您认为要如何提高大理州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张宝明: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我时刻关注全州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大理州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我广泛调研,并结合大理州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工作实际,针对当前对“培优促尖”的认识不足、教研队伍建设滞后、“培优促尖”体系尚未成型等系列问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理州普通高中破解‘培优促尖’瓶颈深化综合改革的提案”。 为解决提案问题,我切实把自己融入大局,带领基教科和州教科所干部职工,以提案办复为契机,抓改革、促发展,全面破解困扰普通高中教育“培优促尖”瓶颈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带头更新理念,将“培优促尖”提上重要议题。不论是涉及教育工作的会议,还是下乡调研,始终突出强调“培优促尖”的重要意义,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将之作为新课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之一,将“培优促尖”作为提高全州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是确保教研发挥先导作用。积极向州编制办报请增加教研员编制,同时积极搭建教研工作平台,建立州级普通高中名师工作室18个,聘请126名学科教师作为州级兼职教研员,分级召开学科研讨会等,对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的“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和实践。 三是完善优生培养体系。建立了州级层面的“培优促尖”质量检测体系,并在各高中学校突出“一校一策”健全“尖子生”培养制度,强化“一对一”个性化系统性辅导,促进优秀生向“尖子生”转化。

张雁东:发挥科技力量 助力林草产业发展 记者:大理州林草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袤,孕育了多样化的种质资源与特色林产业,作为从事林草科学行业的州政协委员,请您谈谈科技是如何助力林草产业发展的? 张雁东:在林草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发挥森林的“四库”作用,推动以绿色为基础的林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品种选育,保障产业种源优良。我们通过杂交育种、实生选育和引种等方式,成功选出一大批具有早、中、晚熟特性的优良品种和新品种。 二是通过创新栽培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我们通过研究树种生长特性,根据不同树种对土壤、气候、水热条件的需求规律等,创新研究出了“核桃疏密降冠技术”“经济林高枝嫁接技术”“增根助长技术”等系列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了产业栽培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三是通过模式探索,让林下经济发展壮大。我们在技术创新和分类经营模式方面积极探索,总结出林菌、林药、林菜、林蜂、林畜、林禽等发展模式,提高林下空间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形成绿色循环经济链,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多层次立体高效利用。 四是通过资源挖掘收集和繁育研究,助力特色植物应用。我们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重点保护地科考工作,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和生态监测点,实时追踪珍稀动植物的种群动态、生态习性以及栖息地变化,为科学保护提供精准依据。我们还收集特色植物资源,并通过人工繁育技术繁育出一批种苗与品种。 五是通过技术研发,助力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在加工方面,我们研发出水代法生态制取核桃油等技术,研究开发出高纯度核桃蛋白粉、核桃膳食纤维饮品等新型核桃制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我们还针对性地推广核桃产品,打造漾濞核桃产业品牌,为种植户、加工企业及相关从业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与发展机会。

李翎:创新举措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记者:作为政协提案工作者,今年两会期间,您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在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具体的创新举措? 李翎:作为致公党界别州政协委员和政协提案工作者,我一直都非常重视提案的撰写和办理工作。今年两会期间,我将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协委员普遍关心关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提案。 在履职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提案在政协委员履职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从提案选题和撰写入手,以调研、协商为重要手段,通过协助承办单位办理提案,促进提案成果实现转化和落实。 一是强化“质”的要求,精准选题建箴言。作为政协委员我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2021年,我撰写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提案”,得到主办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办理。提案中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助推网络直播经济等很多条意见建议被采纳落实到之后的工作中,为推动环洱海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二是突出“商”的理念,提办配合出实招。作为提案人我主动履职,提出提案后充分发挥提案办理协商主体作用,在互动办理中找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做到提案办一件、协商深一层、共识增一分。2024年,我撰写提交了“关于增强机制衔接,提升诉前委派调解工作质效的提案”,提案被确定为州政协2024年10件重点提案之一,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和落实,助力推动全州诉调对接机制建设、诉调对接覆盖面拓展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完善“实”的措施,落地见效添活力。作为提案人我不仅关注提案的答复文本质量,更关心的是提案意见建议的转化和落实,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提案的第一要务和最终目标,协商督促承办部门落实答复文本中承诺事项,如实评议提案办理质量,持续关注提案后续办理落实情况,真正发挥提案参政议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努力实现提案提得准、办得好、落得实。

沙敏:“全科领航计划”助力健康大理建设 记者:据了解,今年两会您根据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培养现状,提出了“全科领航计划”的提案,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沙敏:作为一名医疗卫生界别的政协委员,我一直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要在慢性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能力。为此,我提出了“全科领航计划”的提案。 “全科领航计划”是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在政府支持下,在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针对基层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模式、基层学科建设等板块,以开展高质量培训、研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建立工作坊等形式,启发和引领基层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慢性病诊疗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大理基层慢性病防控体系。就“全科领航计划”,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慢病防治与医防融合能力,规范临床管理路径。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开展培训活动,传授最新的慢性病管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举办全科医师技能和健康管理团队案例分享活动,鼓励基层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派出专家团队对试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指导和督促,帮助他们解决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模式、基层学科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个性化、综合化、连续化的健康服务。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 四是在12县(市)孵化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建立慢病管理规范化管理中心及特色项目,赋能基层全科医疗学科,并在试点中评选领航单位,推动片区基层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

李小朦: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您作为来自工信部门的州政协委员,请问您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大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理解和建议? 李小朦:2024年,全州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州战略。我们以集中建园引领集群发展,全力推动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抓好项目落地实施促进产业重构,按照建链补链强链路径推动工业再造、体系重组,工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着力完善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转化。 鉴于当前我州工业仍处在从矿冶、建材、有色“老三样”向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转型,以及培育其他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有效需求不足、投资高位放缓、企业普遍面临一定经营压力等问题的背景下,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紧跟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支持导向,充分对接市场、促进技改升级,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转型。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深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在传统领域中的应用,积极对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组建,整合创投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空间资源和人才资源。 三是加强产业链协同,用好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实施新能源协同先进制造业发展。 四是更加关注企业福祉,积极联系企业加强项目调研,聚焦8类要素保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建立绿色通道。 五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增强承载能力,推进集中建园,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施好园区攻坚项目,着力打造两个千亿园区和一批五百亿、百亿园区。

杨建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作为一名来自鹤庆县统一战线领域的政协委员,请您就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谈谈看法? 杨建勋:鹤庆县有汉、白、傈僳、彝、苗、壮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县人口的66.67%。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团结基础。我们围绕大理州“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以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为重点,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打造具有鹤庆辨识度的“千锤百錾铸同心”民族工作品牌,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理念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二是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制定了规划方案,转移脱贫劳动力14049人,成功创建“四好公路”全国示范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近年来共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村(社区)49个,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11个,培树金翅鹤、新华、奇峰、东坡等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我们加大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力度,共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抢救保护和创作项目15项。鹤庆县寸发标团队历时4年打造的展现56个民族团结齐心、和谐共融的“全家福”《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作品,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永久收藏,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表性佳作。

1月24日下午,州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大理州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宝明;大理州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沙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院长张雁东;大理恒源汽车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小朦;大理市政协提案委主任李翎;鹤庆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杨建勋6位州政协委员,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助推产业发展、积极履职尽责等话题接受记者采访,分享思考见解,建言未来发展。 (记者 俞少行 杨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