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2月05日

米花飘香增年味

□ 杨建勋 文/图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在宾川县宾居镇清河社区向阳村,则是“米花香不怕巷子深”。临近春节,向阳村里老少都沉浸在制作传统春节小吃——米花的欢乐氛围中,这一口酥脆香甜的米花,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这个村春节不可或缺的传承与情怀。

米花制作工艺复杂,承载着岁月沉淀的智慧。首先,精心挑选优质糯米,用开水清洗浸泡,直到米粒吸饱水分,变得圆润饱满。沥干后,将糯米均匀地铺在蒸笼里,用旺火蒸熟,蒸熟的糯米黏性十足,需趁热散开,置于通风处晾晒。晾晒至一定程度,就进行“揉米”和“筛米”,直至黏成一团的糯米变得粒粒分明,再继续置于阴凉处风干,使每一粒米都充分干燥,为后续炒米花做准备。

炒米花是关键环节,如今,虽有了便捷的米花制作机器,但向阳村的老手艺人仍坚守传统方式,用铁锅炒制米花,只为保留那份原始风味。炒制时火候的掌控尤为重要,温度太高,米花容易炒煳,火候不足,糯米难以“爆花”,吃起来也就不够酥脆。锅中温度合适后,迅速倒入糯米,快速翻炒均匀,糯米逐渐绽放成米花,如雪般蓬松,香气四溢,筛出冷却后,香甜酥脆的米花便大功告成。

向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谢昆鹏说:“小时候过年就盼着吃米花,虽然制作米花费时费力,但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做,就想把这味道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村特有的一种情怀。”

据了解,向阳村制作米花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目前宾川县制作米花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有手艺人30多户,每户年前制作米花2000—4000斤,每斤米花可以卖到15—18元,米花制作也成了向阳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每到春节,米花不仅是自家享用的美食,也是走亲访友的伴手礼,邻里间相互赠送,传递着新春祝福。大年初一清早,来一碗香香甜甜的米花红糖水,是每个人心中对春节最美好的记忆。

如今,米花已不仅仅是春节的味道,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于向阳村的村民来说,米花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每一粒米花都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每一口酥脆的米花都是岁月沉淀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