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2月12日

弥渡县——

移风易俗好风尚 客事“走新”更“走心”

简朴热闹的婚礼现场。(摄于2月5日) [通讯员 杨文虹 摄]

□ 通讯员 杨文虹 李加勇

近年来,弥渡县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基层党建引领、自治提升、德治浸润、志愿服务等措施,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走新”更“走心”。

春节期间,在弥渡县苴力镇白邑村委会阿孔核村一对新人的婚礼现场,婚礼中没有庞大的娶亲队伍,没有奢华婚车和酒席,客事简约而不失庄重,温馨而不失热闹。“村里推行移风易俗我们很支持,虽然是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我们还是一切从简。”新娘父亲彭义说。

前来做客的村民表示,以前办喜事,大家攀比心强,花钱多负担重。现在有了村规民约的新规定,倡导婚事新办,既节省了开支,又维护了邻里间的和谐,这样的做法就像一股清流,让大家轻松自在。阿孔核村村民李翠文说“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简简单单办客事,将来我家孙女办喜事,也要这样办。”

“讲排场”“好面子”的不良风气渐行渐远,移风易俗在弥渡广大农村真正由“软口号”变成了“硬制度”。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和落实中去,广大群众最终变成了移风易俗的受益者。“我们来白邑村参加侄儿的婚礼,这里移风易俗婚事简办,相当好啊!女方家也没有向我们男方要什么彩礼,我们作为长辈就希望两个年轻人好好过日子,白头到老。”外地客人杨恩会深有感触地说。

一年前,白邑村党总支根据县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村情制定了《客事办理指导标准》,明确规定了红白事的办理流程、规模、费用等,鼓励村民采用自助餐、简约装饰等形式,减少浪费,同时,强化村红白理事会对客事办理的服务和管理,做好客事办理前宣传引导、办理中指导、办理后回访等服务工作,广大村民观念得到转变,节俭办客的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厨房帮忙备菜的阿孔核村村民彭江说:“今天我们做了8个菜,菜品简单,准备起来也轻松,以前都是十六七碗,浪费的多,现在我们改良了吃8碗,大家吃得好、吃得开心,也不浪费。”

白邑村客事“瘦身”的新举措,正是弥渡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弥渡县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基层自治能力,通过“宣传引导+监督示范”模式,在召开支部会、党员会、群众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喇叭、入户走访、张贴公告、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移风易俗与乡村文化振兴同频共振、双融互促,文明新风蔚然兴起。2024年,全县客事办理共减少128场,办客规模减少近3.8万人(次)。

弥渡县苴力镇白邑村党总支副书记罗翠萍说:“作为移风易俗示范村的这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党总支牵头引领,完善《村规民约》和《客事办理指导标准》两个制度,抓实宣传引导、党员带头、全程服务三项措施,用好女子调解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乡贤‘五老’志愿监督队、花灯文艺队四支队伍,村民文明节俭办客的风尚已经深入人心,人情攀比和铺张浪费少了,村民之间更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