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丽霞 史俊杰
新华村,旧时称为石寨子,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新华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南诏时期,当时这里就有从事金银铜器加工工艺的工匠。1961年,这里更名为新华村,寓意“新生荣华”。
银匠村的银牌坊由26位本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制作,历时4年9个月完工,共耗足银2.79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银牌坊。牌坊正面写了“中国银器第一村”,总结了新华村的特点;背面写的“千锤百炼始成金”,则是新华匠人们的生活哲学。
走进新华村的街巷,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小锤敲过一千年”,这是新华银器制作技艺蓬勃的生机和技艺的传承。从当年挑着担子“走夷方”的小炉匠,到今天的“百艺大师村”,千锤百炼始成金是这里的人们内心坚定的信条。
星子庙中供奉着太上老君,他被奉为小炉匠们的始祖。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南诏时期,新华村匠人就被抽调参与修复大理崇圣寺和昆明东西寺塔。到宋元时期,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新华匠人开始“走夷方”,加速了他们技艺的融合发展,目前这里已经被称作“百艺大师村”。
新华村全村1200多户中,有800多户从事银制品手工艺,仅用简单的木墩、小手锤、小凿子等工具,就能打制出一件件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和手工艺品,让新华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