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原为“河蛮”城邑,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诏诏主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被册封为云南王,公元739年建都于太和城,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南诏地方政权。太和城利用天然地势修筑而形成的西高东低、整体呈扇形的独特城址布局,有别于传统的方城布局。
太和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此碑两面共刻5000多字,叙述了南诏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天宝战争前后的经过,阐明了南诏不得已叛唐的原因,言辞中充满了对唐王朝友好的愿望。南诏德化碑不仅文辞典雅,文章委婉动人、脉络清楚、大气磅礴,而且书法流利挺拔、潇洒自然、刻工精美。该碑堪称是唐碑中的精品,是云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块唐碑,有“云南第一大唐碑”之誉。
太和城遗址从公元739年至公元779年一直是南诏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诏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在云南民族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民族史、唐史、南诏史、中国军事史以及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61年,太和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迟晓娟 金镇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