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2月25日

为基层“松绑” 让干部“奔跑”

□ 杨宋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形式主义、过度留痕等现象,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了他们的精力。为基层减负,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基层干事活力的关键所在。

基层负担过重,一方面,突出表现在形式主义泛滥。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多,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过度留痕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在一些工作中,“痕迹主义”盛行,基层干部不仅要把工作做好,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录工作过程,拍照、写报告、做台账等,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导致工作本末倒置,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基层负担过重,还源于职责不清、任务分配不合理。一些上级部门将应该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随意下派给基层,导致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同时,基层部门之间也存在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一些工作无人负责,一些干部要承担多项工作,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

为基层减负,要从源头治理,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精简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任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避免以“痕迹”论英雄,让基层干部能够安心工作,敢于担当。

为基层减负,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配任务。上级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减少对基层的不合理任务下派;要多些“雪中送炭”,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基层部门之间也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是为了更好地“奔跑”。要拿出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履职尽责,更好地投入到干事创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