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罗燕) 剑川县推行“三联”模式,助推“剑湖先锋”示范创建提质增效,绘就“组织堡垒建在剑湖保护最前沿、党员先锋冲在剑湖保护第一线、广大群众参与剑湖保护主战场”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组织联建,全流域“一盘棋”统筹推进。按照“党委主抓、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台《关于开展“剑湖先锋”示范创建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在“剑湖先锋”示范创建中开展联创联建活动的通知》,由76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剑湖流域28个重点村党组织建立联创联建结对关系,落实联席会议共商制、共护共治责任制、重点项目共推制、主题党日活动轮值制四项制度,着力构建“组织互联、党员互动、资源互享、工作互通”的抓党建促剑湖保护治理工作新格局,积极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与剑湖保护治理工作深度融合。结对单位党组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结对村党组织在剑湖保护治理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形成对策共商、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实事共办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62次,协商解决困难问题57个。
责任联结,全方位“一张网”多线联动。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抓剑湖保护治理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乡村包组+党员包户”四级责任体系,推动“一张网”包保包联。探索建立12个以县级河长为“轴心”,由71个县级清河责任单位和28个村党组织组成的清河党建联盟,优化整合党建联盟优势资源,打破河道保护治理工作条块分割的壁垒,形成“1+1>2”的河道治理效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剑湖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作为剑湖流域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必答题,通过召开党(工)委会议、支委会议、党员大会等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共同破解剑湖流域治理难题,形成党组织书记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党群联动,全社会“一条心”共护共治。整合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乡村公岗等力量,组建守护清水先锋队、巡河巡湖先锋队、科普宣教先锋队、项目建设党员突击队、剑湖保护志愿服务队5支1670人的综治队伍,设置村庄保洁员、河道专管员、环卫监督员三大员514名,以治脏、治乱、控污为重点,深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08次,参与党员群众达3700余人次。以剑湖湿地管护局为中心,搭建“一局带两镇加周边村”的“1+2+N”剑湖保护宣教服务体系,依托干部教育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行走的思政课、白曲宣讲等载体,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86次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护剑湖的浓厚氛围。2024年以来,剑湖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在Ⅲ类以上,获评2023年度云南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剑湖湿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全国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