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晴日,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来到洱海边,雇了条小船,一路向湖心。
泛舟洱海,透过晶莹剔透的湖水,在水中生长着的一簇簇水草中,可清晰地看到一尾尾小鱼儿穿梭其间,在湖水里游弋着。在与船夫的交谈中得知,洱海古称昆明池、叶榆泽等,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
“洱海清,大理兴。”洱海不仅是水生动物、植物的乐园,更是养育大理儿女的“母亲湖”。每一代的白族儿女都对洱海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海风与海水承载着他们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洱海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湖水面积约250平方千米,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余千米,是仅次于滇池的全省第二大湖泊,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美丽的洱海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泛舟洱海,游在其中、乐在其中,觉得它很大很神奇,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相关洱海的故事,令人神往。每次来到这里,都会从湖水的晶莹、清澈、醇美中,尝试出滋润身心的美味。都会对着这个充满活力、充满梦幻的地方,痴痴地发呆、痴痴地想,觉得这是一个奇特的湖,是一个美妙的地方。
泛舟洱海,便强烈地领略到水的魅力。海水汇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洱海的水却不同,清澈透亮,秀美灵动,辅以横亘一侧的苍山和环湖的山川、平坝,把一幅秀丽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每次来到向往的洱海,都会情不自禁地从洱海里掬起一些湖水,看着捧在掌中的湖水滴滴答答地滴落进湖里,情不自禁地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的话:“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洱海。情系洱海,它令人朝思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