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2月25日

别让你的“美图焦虑”妨碍了公共安全

□ 董博文 李润生

最近几年,随着旅游热度的持续火爆,大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彩厚重的人文风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推动下,涌现出了磻溪S湾、理想邦、云想山、文笔村、廊桥、兴盛大桥等众多“网红打卡点”,而这段时间,去苍洱大道打卡拍照好像又成了年轻人来大理旅游的必选项目。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游客或走或坐在苍洱大道中央,找位置、摆POSE,全然不顾两边疾驰而过的车辆,只为捕捉一张能在朋友圈“出圈”的美照。更有甚者,三五成群,拦车拦路,任你司机“滴滴”,我自岿然不动。这种行为,不仅妨碍了公共交通,更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真为他们捏把汗。

当前,社交媒体、大众传播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方式。像“苍洱大道”这样“意外而红”的“网红打卡点”还真不少,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方兴未艾。但是当这些原本寻常的市政设施被动成为网红们的“流量密码”,公共空间便沦为了大型摄影棚,安全界限在大家的“美图焦虑”中变得逐渐模糊,公共秩序也就被抛之脑后了。

细看这些“出圈”美照的背后,有流量博主“不负责任”的打卡带动,有游客“不顾危险”的盲目跟风,更有社交平台“引流算法”的推波助澜。虽然当地相关部门早已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适时进行现场疏导劝诫,但面对集体“闯红灯式”的越界也显得力不从心。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我们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网红景观动态清单,对高危打卡点进行空间再造和动态监管;社交平台则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危险打卡行为进行流量降权;而每位游客更应该明白——真正美好的旅行记忆不应该以生命安全为代价存储在云端。

站在苍洱大道中线,呼啸而过的不仅是车辆,更是这个时代对理性打卡、文明旅游的呼唤。当“滤镜”遮蔽了真实的风景,当“点赞”绑架了旅行的意义,我们或许需要重拾“下车拍照”的质朴,在安全距离中重新发现世界的真善美。毕竟,最美的风景永远属于那些真正懂得敬畏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