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泽荣
罗里密,一个用彝语命名的村子,意为老虎出没的地方。
在岁月流淌的时光里,罗里密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地处漾濞、云龙交界之间,是一个彝族聂苏支系聚居的村落,一条羊吃密河环绕董家村顺流直下与顺濞河交汇,沿着罗里密、撒高密边界流向澜沧江。
罗里密,宛如一个藏在岁月深处的村庄,被人们称为“佬武人”生活的遁世之所,有着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凯歌,有着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心里无数次向往着前去探寻,去看一看它的山野溪流,看一看它的民俗风情。
于是,背上行囊,踏上充满渴望与期待的旅程,去感受其烟火袅绕的故事。怀着一颗虔诚而炽热的心,向着罗里密方向,奔赴一场与“佬武人”相知相识的盛大约会。
当驱车来到罗里密,眼前山峦连绵起伏,河水清澈明净,森林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绿色的波涛在翻滚。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像一个个独立昂首的巨人,诉说着罗里密岁月的往事,诉说着它的坚韧与不屈。这里的一切,都有着一种原始而纯粹的气息,让我瞬间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沉浸在这方宁静而美好的山水之中。
罗里密村辖罗里密、董家村、撒高密三个村民小组,203户803人,与云龙河东村插花相依,有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白族等五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9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罗里密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族古村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勤劳的“佬武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彝族刺绣、篾编、制香等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但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民族工艺逐渐没落。在施雅的带领下,这些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与保护。在与施雅的闲聊中,我听到了罗里密村现在与未来发展的路径,听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思路和脚踏实地的产业探索。
施雅带着我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去董家村。一路上,地里成片成林的核桃树,这个季节早已掉光了树叶,裸露着骨干枝条,在岁月的磨砺下显得格外萧条。核桃曾是农户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的波动,价格越来越不景气,盛极一时的核桃经济,如今一直低落不起,村里很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另外寻找一条增加家庭收入的路子。
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董家村入户道路是一条弹石路,由于雨季雨水的冲刷,很多路段坑洼较大,久年的弹石也像老年人的牙齿,脱落得七零八落。施雅说:“今年一定铺上水泥路”,前期工作基本做好了,农户投工投劳会议也开了,县里补助了一公里30万的资金,过几天就能开始施工,还说到年内要把撒高密和木瓜祖小组的入村道路硬化完成,听到她的介绍,我的内心一下澎湃起来,多好呀!下次再来就不会那么灰了。
溪边的石头,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罗里密岁月的变迁,聆听着罗里蜜蓬勃发展向前的故事,为充满朝气的罗里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给这片静谧的遁世乐园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欢快恬静的羊吃密河,流淌过岁月的辙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把新的产业落到实处,才是农村发展的源头活力。近年来罗里密的烤烟、工业辣椒、黄瓜种植、刺绣、篾编,是罗里密产业发展路上新生的芽,在阳光雨露下蓬勃生长。
进到村子里,处处青瓦白墙,水泥路连接着农户,村口外有一个篮球场、一个活动室、一座公厕,整个村干净整洁。村子里人不是太多,部分人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是一些照顾老幼的家庭劳动力和不能外出务工的残疾人。为了增加收入,在施雅的带动下,会刺绣的刺绣,会蔑活的做蔑活,种烤烟的种烤烟,发展工业辣椒的发展工业辣椒,种黄瓜的种黄瓜,整个罗里密村的留守人员都行动了起来,各自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新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壮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罗里密大地上缤纷彰显。
在村口宁静的小院门口,遇见一位正在编竹编的男人,正演绎着一场指尖上的艺术,他面前堆着几根新伐的竹子,表皮泛着淡淡的青色,带着自然的清新。他拿起一根竹子,利刀落下,竹子瞬间被劈成均匀的竹片。接着,他手持特制的刮刀,一下又一下,将竹片刮得光滑平整,再细致地分成宽窄一致的篾条。最让人信服的是编织环节,他双手如灵动的舞者,竹篾在他的指尖穿梭交织,或挑或压,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个精巧的竹篮雏形便已呈现。这篾编,编进去的是岁月沉淀的智慧,织出来的是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传承,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我们入户到一位传承刺绣的大妈家,她家高高的楼房,宽敞的院子,大门古朴典雅。大妈笑盈盈地在门口迎接我们,每一道门都贴着红对联,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她拿出绣品让我们欣赏,彝族聂苏支系刺绣,是35个彝族支系里的一个重要支系技艺,也是“佬武人”生产生活中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其色彩浓烈大胆,红如火焰,蓝似苍穹,黄若暖阳,碰撞出视觉的盛宴;图案丰富多样,既有古老传说中的图腾符号,也有日常生活的生动剪影,承载着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大妈现场绣了起来,只看见她指尖轻舞,以五彩丝线为笔,在黑布上勾勒出山川日月、花鸟鱼虫,每一针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彝族刺绣,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彝族文化的鲜活载体,它穿越时空,向人们诉说着它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大妈是罗里密村的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她带领着女同胞们做刺绣,一来增加收入,二来传承技艺。有她们这样一群人的坚守与付出,彝族刺绣才得以不断赓续。
在去董家村小组路途中,我们特意去看了久闻其名的羊吃密野温泉。温泉就在去董家村路口进去一公里多点的地方,顺公路进去,在河对面的山脚下,温泉隐匿于山林之中,蜿蜒的小径尽头,两潭碧水映入眼帘,热气在水的表面腾起。温泉从几块大石头之间流出来,其中一池温泉,人可以穿过石头缝隙钻到里面去泡。四周是繁茂的植被,枝叶在微风中轻颤,仿佛在守护这份自然的馈赠。泉水清澈见底,能瞧见水底圆润的石子。有几个小孩子泡在温泉里,游来游去就像是自由的鱼儿,仿若尘世之外的仙境。
我伸手探入,温热的水流瞬间包裹指尖,暖意从掌心蔓延至全身。我褪去鞋袜,将双脚浸入泉中,感受着这份惬意安逸的舒适,闭上眼睛,耳畔只有潺潺的水流声,尘世的喧嚣被大山远远隔绝。这方野温泉,是自然给予的温柔慰藉,让人沉醉在这质朴纯粹的美好里。
烤烟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去年的烤烟收入就有800多万元。烤烟,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汗水与梦想,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农户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罗里密走访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人们的坚韧与向往美好的愿景。这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儿,每一声鸟鸣,都让我无比地敬畏。他们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名利的追逐,而在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
罗里密的山山水水中留下了施雅奔忙的足迹,每一个季节里都挥洒着她的汗水,她带领着乡亲们一同追寻着一个幸福永恒的目标。她就像是路旁的花草肆意生长,不与世俗的繁华争艳,只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罗里密,是我心中的遁世园,这份与你相遇的美好,也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