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2月28日

永平县博南镇——

核桃壳变核桃炭 美了村庄富了民

□ 通讯员 苏志芬 刘娅

思路一新,变废为金。走进位于永平县博南镇坡脚村委会平村的永平瑞宏核桃壳机制炭厂,只见工人们正忙碌着制作核桃壳机制炭,伴随着机器声嗡嗡作响,飘出阵阵核桃壳清香。

核桃壳机制炭,是核桃壳经过粉碎、碳化、脱烟制成的新型生物质能源,具有高热值、低污染的特点,比较受消费者欢迎。老板张正杨一直从事炭火销售工作,2019年成立企业,开始探索核桃壳机制炭生产,成为永平第一家核桃壳机制炭生产商。

张正杨介绍:“核桃壳机制炭有三大优点,一是品质优,与传统火炭比起来,核桃炭更容易燃烧且无烟,比较受欢迎,县城很多烧烤摊都与公司有合作;二是环保优,核桃炭制作原材料为核桃壳,不仅解决了大多数农户核桃壳难处理的问题,也减少了滥砍乱伐的现象,缓解了林政资源保护压力;三是就业优,工厂用工解决了周边闲散农户的就业问题,我们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家一起劳动致富。”

“过去,我们主要是敲核桃卖核桃仁,核桃壳都直接扔掉,现在,核桃壳也有了价值,我们将核桃壳运来这里卖,也增加一些收入。”前来出售核桃壳的曲硐村村民说道。

“我今年50多岁了,刚来这里做工一年,主要负责脱烟和装箱,每年能拿到3万多元的工资,这里离家近,方便接送照顾孩子,我挺知足的。”平村村民杨怀妹说。

外地进货商王金全表示:“核桃壳机制炭好烧,无烟、灰也少,市场需求量较大,我们去年从张老板这里进了50多吨货,早就销售一空了。”

核桃产业是永平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58.7万亩,干果年产量达16.42万吨,预计产出核桃壳8万吨左右,是一笔巨大的“隐形”资源,瑞宏核桃壳机制炭厂每年回收核桃壳2000吨左右,用于加工机制炭和外销核桃壳。张正杨介绍,核桃壳机制炭主要销往下关、昆明和云龙,2024年工厂共产出500吨核桃壳机制炭,营业额达到100多万元,用工2000多人次,发放工人工资20多万元,每年利润达40万元。

小小核桃壳,蜕变成乌黑核桃炭,美了村庄、富了村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