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华
近年来,宾川县通过发挥综治服务中心核心枢纽作用、整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打造“1+5+N”基层治理体系,凝聚群防群治力量,把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多元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一个中心”核心枢纽作用
为全面提升综治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宾川县着力建强做实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服务中心,按照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工作人员、有标志标牌、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内容的“六有”标准,从硬件设施、制度机制、管理运作、系统支撑、效能发挥等多方面推进综治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同时,依托大理州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按照“综治中心+网络化+信息化+N”的模式,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资源力量,实现综治信息互联互通、综治资源整合共享、综治工作协调联动,切实将综治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各类风险防范和矛盾问题化解的“指挥站”和“终点站”。
目前,宾川县已建立1个县级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10个乡镇、92个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截至2024年底,全县通过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共上报矛盾纠纷3948件,处置办结3697件,办结率为94%。
统筹整合“五支队伍”齐抓共管
宾川县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构建扁平化的“全科网格”管理体系,统筹整合网格员队伍、普法工作队、“法治副村长”、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五支队伍”,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力量下沉,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加快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由末端治理到前端预防的转变。
建强网格员队伍,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一网通建、一网共享”的网格管理体系,全县共有网格长448名、网格员8341名,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确保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建立普法工作队,在原有的4支“八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基础上,新组建10支普法工作队,定期下沉到10个乡镇开展精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构建社会化“大普法”格局。配齐法治副村长,从县级政法系统中选派92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具备一定基层经验的政法干部担任全县92个村(社区)的“法治副村长”,协助村(社区)开展分析研判、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配强法治副校长,按照“一校(园)一法治副校长”模式,统筹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选派了108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员担任全县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培养“法律明白人”,在全县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5名农村“法律明白人”、92个村(社区)共选聘484名“法律明白人”的基础上,探索在农业产业链增选培养“法律明白人”机制,不断强化充实“法律明白人”队伍,示范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坚持以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为抓手,不断激活社会治理末梢,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推动诉调、警调、访调及个人调解室、律师调解室、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村(居)委会建立完善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1个村辅警(网格员)和N个人民调解员的“1+1+N”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大力推进“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小区”“雪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宾川快警”“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充分发挥乡贤、网格员、妇女、“五老”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摸清社情民意、发现风险隐患、纾解民困难事、协调处理纠纷,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全县挂牌成立了县、乡(镇)、村“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2个,组建101个巾帼志愿服务队,设立调委会10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1个、行业专业法庭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861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