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03日

弥渡县多措并举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 田小艳) 近年来,弥渡县立足花灯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组建弥渡花灯百姓宣讲团,健全机制,多措并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艺术表演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建强队伍,扩大宣讲覆盖面。一是构建工作体系。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党校等15个部门组成宣讲工作领导小组,抓实统筹指导和组织协调。组建审核、创作等工作专班,明确职责任务,构建形成“宣讲工作领导小组+花灯百姓宣讲团+基层花灯宣讲文艺队伍”的工作体系,高位有序推动宣讲活动。二是组建创作队伍。由县文旅局牵头,统筹组建作词、作曲、编舞等专业队伍和16名文艺创作骨干,做好宣讲题材策划、节目创作排练,让内容生动形象易传播。三是创建宣讲队伍。由县花灯剧团、县文化馆、县音乐舞蹈家协会等部门组成县级宣讲队伍,不定期开展外出宣讲和下基层宣讲。由县文旅局牵头,乡镇统筹民间花灯文艺队,组建覆盖所有村寨的1010支2.4万多人的花灯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各乡镇、村组开展宣讲活动。建立由县花灯剧团、县文化馆专人挂钩联系乡镇制度,做好花灯宣讲志愿服务队带头人指导管理培训,稳定宣讲队伍。

把脉定向,提高宣讲质量。一是定方向。通过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结合全县工作实际,由县委党校、县社科联等负责整理提出综合性宣讲内容,由县委宣传部组织专班审核修改完善。二是创节目。宣讲提纲内容经专班审核把关后,提交节目创作专班创作节目唱词,审核专班审定唱词内容,按照“创作完成一个,成熟审定一个,组织编排一个,推送宣讲一个”的方式,先后创作《兄弟》《凝心聚力绘蓝图》《深化改革再出发》等一批优质宣讲作品。三是把质量。创作团队将唱词按艺术要求,与弥渡传统花灯曲调相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花灯歌舞或花灯小戏宣讲节目,通过组织审核专班和创作团队联合进行内容审核和节目艺术质量把关,最终确定可以录音、编排的花灯宣讲节目。

融入群众,让宣讲接地气。一是送戏下乡示范讲。每逢佳节,县花灯剧团、县文化馆到各乡镇、村组开展送戏下乡宣讲活动,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花灯宣讲20余场次,覆盖近4万人次。二是融入活动集中讲。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和县“一节一赛”广场文化活动、弥城“东谷梨花节”、苴力“雾本桃花节”、密祉“樱桃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安排花灯宣讲节目集中上台宣讲。三是群众参与常态讲。结合群众赶集日以及民间广场舞等日常生活,群众积极参与村组花灯宣讲志愿服务队,随时随地表演宣讲,让广大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

广泛传播,让宣讲大众化。一是运用视频讲。把编排好的节目同步录制成音视频,分批传送各村组1010支花灯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学习排练,动员广大群众跟着唱、跳,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入脑入心。二是运用媒体讲。利用抖音、快手、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应急广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不定时、分批次面向大众推送花灯宣讲节目的音视频,让群众在观看花灯表演中学理论。三是运用典型讲。利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多平台多渠道采编发布典型宣传报道,持续打造花灯百姓宣讲的特色品牌。2024年以来,在新媒体报道35条,点击率13900万余次,各类传统新闻媒体报道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