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04日

科技创新赋能 实现“变废为宝”

“顺丰洱海”模式守护大理绿水青山

□ 记者 李丽合 熊志明

近年来,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全产业链的“顺丰洱海”模式,以科技赋能资源循环利用,为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大楼,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的检测试验。该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肖春梅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研发团队一直在致力探索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让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死亡水草、洱海底泥等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全处理、再利用。“各类型有机废弃物经过公司专业技术处理后,能够生产成为生物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园林绿化栽培土等产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气,可用于厂内锅炉作业和并网发电,有效提升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肖春梅说。

多年来,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中国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并致力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拥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专利104项。

“2021年,公司科技成果‘南方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中国农业领域最高科技奖项之一的‘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这项成果的产生基于公司多年来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不断探索实践,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探索绿色发展方式,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为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飞说。

如今,在“顺丰洱海”模式的持续运行下,该公司已累计收集处理了洱海流域各类型有机废弃物近400万吨,生产有机肥料产品300余万吨、生物天然气产品近4000万立方米,发展生态种植100多万亩,投放生物天然气出租车200辆。同时,还带动农村就业人口3000余人,帮助农户增收的同时实现年均利税上千万元。“顺丰洱海”模式实现治污保护生态、生态反哺发展,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也是云南省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中输出的首个创新模式。

刘飞说:“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提升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为推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