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曹 东 李继明 赵雪梅 文/图
春暖花开时节,在云龙县宝丰乡1200多亩的“大果园”里,一口爆汁的枇杷沉甸甸地缀满枝头,一排排熟透的草莓散发出奶香与果香融合的香甜,果农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幸福的收获时节。
上午十点,暖阳高照,宝丰乡大栗树村新寨村民小组的枇杷地里,常秀琴父女俩正轻轻地抬起被果子压弯的枝条,打开枇杷的套袋查看是否达到采摘标准,对于高一些的枝条还要搭梯子,想要卖到好价钱,这可是一个技术活。
常秀琴家的这片枇杷占地3亩,已经种了七八年,进入盛果期以来,卖枇杷的收成成了她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今年算是挂果率比较好的一年,差不多从正月初就开始采摘,现在已经摘了20多天,预计还要再摘20多天。大果我们挑出来卖15元一斤,中果卖十二三元一斤,个儿小一点但颜色比较好的就卖七八元或十元一斤,现在已经卖了3万元左右,全部卖完应该有5万元左右。”常秀琴告诉笔者。
同样位于大栗树村的云龙县牡橼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目前有合作社社员106户,覆盖了整个宝丰乡及永平县的邻近村庄,整个基地主推中高海拔地带的香橼、芒果、荔枝晚熟品种,现有种植面积400多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近4000个工时的就近务工机会,支付群众务工工资40万至50万元。“一年做到头有300来个工,收入情况100块钱一天,加班费另外算,20块钱一个小时。这样来算,一年就有3万来块钱的收入。”正在合作社晾晒香橼干片的大栗树村八钱地组村民李静如是说。
合作社理事长熊永升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抢抓云永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的区位优势和乡村振兴机遇,计划在5至10年间把水果产业规模做到3000亩左右,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培养双推双促,形成完整的经济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离大栗树村不远的南新草莓园内,一垄垄整齐排列的草莓花枝正盛、果香四溢,工人用剪刀熟练地去除老化的枝叶和多余的花苞,确保每一棵草莓疏密相当、营养均衡,从而保证草莓的口感和整体质量。负责人李天雨自己就是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对种好草莓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他说:“草莓园有12亩地,基本上一年就养一半种一半,种下90天左右就能有成熟的果子,但还要不间断进行中耕管理。这一季种的草莓有红颜、章姬、隋珠、粉玉、梦之芙五个品种,从去年11月开始上市,整个采摘季可以持续到今年的6月左右。”
由于距离县城近,交通方便,新鲜的草莓可以第一时间到达市场卖得一个好价钱,同时也受到采摘体验群众的欢迎。“按我们往年整个市场的销售和采摘营销情况来看,要是能到‘六一’儿童节顺畅地销售完的话,收入不会低于十七八万元。”李天雨说。
近年来,宝丰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立体海拔与河谷小区域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连农户的方式,鼓励群众立足地区实际,大力发展枇杷、芒果、荔枝、香橼、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并在科技推广、政策扶持、拓链延链上发力,截至目前,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带动28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增收。“下一步,宝丰乡将紧紧围绕‘高原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区,文化旅居集散地’的发展定位,抢抓云永高速公路大项目建设的机遇,依托茶叶、热带水果、贡菜、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优势,让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让农村热闹起来、农民富裕起来、农业兴旺起来。”宝丰乡副乡长施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