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05日

苍鹭谷里看鱼鹰

□ 陆向荣 文/图

一路春风随,送我入田园。此次到苍鹭谷,是专门为欣赏鱼鹰捕鱼技艺而来。

苍鹭谷位于红河源头巍山坝子西山福庆水库边,距巍山古城大约30公里。在巍山,好多人不知道苍鹭谷,但只要一提起福庆水库,男女老少无人不晓。记得小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他年轻时和村里人一起自带口粮和劳动工具,步行到离家70多公里外的巍山坝子修建福庆水库的事。

如今,始建于1959年的福庆水库已成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功能的重要水利设施,福泽巍山坝子上万亩农田和成百上千个村庄,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苍鹭谷,也因水库边的湿地上栖息着许多野生苍鹭而得名。

苍鹭谷如今已是巍山著名的乡村旅游景区,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最新开发的摩托艇、水上运动、鱼鹰捕鱼表演等休闲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往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到达苍鹭谷时,水库边的草地上,三只小鱼鹰正在一个小竹篮里晒太阳,又萌又可爱。导游介绍说,鱼鹰刚出壳时,跟小鸭子差不多,需要主人精心呵护,每天都要用2斤左右的鲜鱼喂它们,只需三个多月,鱼鹰便慢慢长大,就可以跟着父母下水学习捕鱼了。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是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鸬鹚》一文中的句子。其实鱼鹰就是鸬鹚,本是野生鸟类,经渔民驯化后成为捕鱼的好帮手。

据历史传说,南诏国时期,鱼鹰一直是皇室贵族喜欢的水上猎鱼之物,到了大理国后的第一代国王文武帝段思平,在喜洲沙村开始修建避暑行宫,每到炎热的夏季,国王便携带家眷、亲信到沙村避暑纳凉,命朝内专设的直属寻鹰人在洱海朝夕捕鱼享用。

在大理,鱼鹰捕鱼技艺已于2009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驾着小船给我们进行鱼鹰捕鱼表演的,是大理喜洲沙村人,叫杜利琴,今年38岁,已是家里鱼鹰捕鱼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了,大家都叫他小杜。

下水之前,要在鱼鹰的脖子上拴上草绳,是防止它们将捕到的大鱼吃掉。木桨划动小船,慢慢驶向水库深水区,小杜口中喊着特有的口令,并用手中的竹竿有节奏地敲响船舷,几十只鱼鹰便纷纷扑腾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水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我们乘坐的是另一艘小船,划船的人姓杨,年岁稍长些,和小杜来自同一个地方,我们叫他老杨。两艘小船并排而行,以方便游客观看鱼鹰捕鱼。

几分钟后,就有鱼鹰捕获了五六斤重的鱼浮出水面,另一只鱼鹰也马上扑了过去,两只鱼鹰合力将鱼拖到船边,小杜用网兜将鱼鹰捞上船,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鱼鹰口中的大鱼挤了出来,从旁边的桶里捞了两条小鱼扔给它作为奖励,然后又把它甩进水里继续捕鱼。

“要是捕到太大的鱼,鱼鹰能拖得动吗?”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老杨说, 鱼鹰捕鱼,既有单打独斗,也讲互相配合。对付一般的鱼儿,一只鱼鹰费不了多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捕获,若是大鱼,七八斤、十几斤,甚至二三十斤重的,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

为了方便我们拍照,小杜将事先准备好的几条小鱼扔向水面,所有的鱼鹰都扑腾着翅膀,开始争抢小鱼。吃饱喝足的鱼鹰,悠然地立在船边扇着翅膀,时不时弯脖向下,去梳理尚未干爽的羽毛,抑或扬起长长的脖子,“嗬嗬”地叫上几声。

老杨说,平日里不能让鱼鹰吃得太饱,吃饱了它就会偷懒,在表演时就算主人猛甩竹竿,喝声震天,它还是缩身躲藏,或是钻入水中游到一旁,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和主人玩起捉迷藏来。

表演结束,我们乘船上岸,小杜将捕到的一条大鱼送给了我,一细看,这鱼已没有了眼睛。原来鱼鹰捕鱼时,会先将鱼的鳍一点一点地划破,让它游不起来,然后再将鱼的眼叨破,让它行动没了方向,大鱼就只能任由鱼鹰摆布。

夕阳西下,我们也踏上了回程的路。透过车窗而望,碧波荡漾的水库,青瓦白墙的村庄,豆麦吐绿的田园……忙碌了一天的苍鹭谷,开始安静下来,一切是那么温馨祥和。

随着地方生态环境的好转,不只是鱼鹰、苍鹭,还会有更多的野生水鸟到苍鹭谷安家落户,诗人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一定会在这里展现。

渔舟唱晚青山秀,围炉煮茶碧水清。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