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治国
在广袤的田野上,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有返乡就业的农民工,还有扎根基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给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新业态,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
新观念,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农业生产长期受限于小农经济思维,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突出。新农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他们以市场化思维重塑农业逻辑,将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从“生产导向”向“价值导向”跃升。通过品牌化运营,帮助农产品摆脱了低端标签,以地理标志、绿色认证、文化内涵提升溢价空间,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将田间地头的初级产品转化为深加工商品、文旅体验载体,实现价值倍增。他们将生态资源视为核心资本,通过循环农业、有机种植等模式,在提升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体系。这种观念革新倒逼传统农业主体转变思维,催生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平台+创客”等协作机制,使乡村产业从分散低效走向集约高效,让乡村产业真正实现“从有到优”的质变。
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新农人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农业体系。精准播种、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应用,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资源浪费,溯源系统赋予农产品“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生产全流程,倒逼生产标准化与品质提升。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更让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通过运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分散的农户得以接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实时获取供需信息、价格波动、气象预警等关键数据,决策科学性得到显著增强。这些智能装备的普及打破了传统农业体力劳动门槛,吸引年轻人才返乡投身“数字农人”“飞手”等新兴职业,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消费升级与城乡融合的双重驱动下,乡村经济正突破单一农业生产的边界,向多元业态拓展。新农人敏锐捕捉市场趋势,将乡村资源与文旅、电商、康养等产业创新嫁接,打造出沉浸式乡村旅游、乡村直播电商、共享农庄等新模式。这些业态盘活了闲置农房、集体土地等“沉睡资产”,让传统村落蜕变为“诗意栖居地”与“创业梦工场”。业态创新重构了农民增收逻辑,通过土地入股、资产租赁、利润分红、服务创收等多元途径,形成了“租金+薪金+股金”的复合型收益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关键的是,新业态创造了大量本土就业岗位,让农民无须离乡即可实现职业转型,从传统生产者转变为民宿管家、电商主播、研学导师等新就业群体。这种身份转变不仅带来收入增长,更增强了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
(作者单位:南涧县宝华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