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10日

推动祥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3月5日,中共祥云县委常委、祥云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健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经济社会发展、创优提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内容进行介绍和交流。

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动能

中共祥云县委常委、祥云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健介绍,2024年祥云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0.4亿元,增长5.2%,总量全省排名第32位,较2023年前进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21亿元,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4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9亿元,增长17.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6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1元,分别增长3.9%和6.5%。

一是聚焦产业发力,县域经济积蓄新动能。项目投资有序推进,列入省州重点建设项目56个、省“重中之重”项目1个。争取专项债券项目5个、资金4.93亿元。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粮食播种面积50.4万亩,总产21.76万吨。畜禽产业稳中有增,万头奶牛示范牧场进入产奶期,畜牧业产值35.64亿元。新型工业提速转型,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鸿新新能源20GW单晶硅切片项目一期达产、二期投产,云南贝特瑞一期投产。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公路运输周转量达24.96亿吨公里,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营业收入1.6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75亿元。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绿色动能持续释放,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组件安装10.74万千瓦,并网投运5.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7.8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13.7亿千瓦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林地植被恢复异地造林1512亩,义务植树8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1.56%。

三是聚焦城乡融合,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和美乡村全面提速,被评为2024年云南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商品房销售面积10.4万平方米,销售额5.1亿元。1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被评为2024年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优秀典型县。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宾南高速公路祥云段、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产业公路等建成通车。滇中引水一期和二期配套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磨刀箐水库开工建设。祥云—下关城际公交车开通运营。被列为云南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

四是聚焦激发活力,发展效能实现新提升。实体经济平稳健康,新增市场主体3216户,“四上”企业达219户,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4.2%。鸿新新能源、祥云飞龙、云南贝特瑞列入“百强、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合续环境入选“云南省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祥云飞龙入选云南企业100强,杨帆环保荣获省级“小灯塔”示范企业称号,华诺公司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开展,拉动消费1.6亿元,获得补贴2217.6万元。文旅融合提优聚能,尝新节、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接待海内外游客55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80.26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

杨健介绍,祥云县在做好要素保障、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下功夫,为企业提供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一是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有效推动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2024年,共审批项目159个,计划总投资17.29亿元;备案项目156个,计划总投资207.8亿元。扎实抓好财源培植,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先后梳理出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共计10个,融资需求达14亿元;有融资需求的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超190亿元,融资需求超70亿元。

二是全力优化政务服务。在全州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为民服务走流程”活动,整改问题11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共办理约1.7万件。稳步推进水电气网“一站式”联办服务,共受理联办业务306件。持续优化“五证同颁”、送证上门工作机制,共为16家企业颁发“五证”。“‘送证上门’,项目审批再提速”被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持续激发市场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扬。

三是全力培育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三年行动,截至目前,祥云县经营主体总量为46420户,较2023年末净增3540户,新增“四上”企业18户。将企业摆在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地位,让企业家勇敢闯、大胆干。建立案例通报机制,总结推广祥云县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实现“同类事、同类办”。

在招商引资方面,云南祥云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宗义介绍,近年来,祥云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精准实施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一把手”招商。2024年以来,在祥云经开区先后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累计协议资金41.71亿元,到位资金26.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2万美元。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卓晟介绍,祥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过去一年,一产占比达21.5%,农业产业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优化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在巩固烤烟、肉牛、蚕桑、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玉米制种、鲜花种植、贡菜等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玉米良繁基地竣工,2024年种子生产面积5.2万亩,产种2037万公斤。打造了沙龙镇申洱花卉产业基地、云南驿镇徐情村九鼎花卉基地等4个鲜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6874亩,产值达1.11亿元。建成1个300亩贡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和6个共24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县贡菜种植面积9100多亩,产值7000余万元。2024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8136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获得对口帮扶项目资金303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累计流转土地18.51万亩。投入454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果蔬生产设施条件改善龙头企业予以补助。培育壮大龙云、泰兴、温氏等种养殖龙头企业,共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8家。培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6个,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制造园项目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延伸补链,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三是创建农产品品牌。将45家生产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监管,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共认定无公害产地57万亩,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7个,面积44.84万亩;打造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4个、州级产业基地9个、县级产业基地15个。积极争创绿色品牌,“祥云百合”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云山祥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了9个云南名牌产品、6个云南名牌农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龙云大有”牌西红柿、香葱和“七彩泰兴”牌大白菜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菜”,龙云大有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蔬菜);祥云红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中华好梨”金奖。

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全民化管理

祥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式法介绍,祥云县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用“整容”的精致、“绣花”的细腻,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全民化管理。

一是“数字+网络”,提升问题可见度。用活祥云县数字城管平台,通过案卷建立、任务派遣、案卷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流程,实现对城市管理全方位巡查监测、一网统管。截至目前,数字城管平台办理案件537起,结案率100%。创办“祥云视角”抖音平台账号,制作发布城市精细化管理小视频52条,为人民群众搭建“互相监督,共管共享”的平台。

二是“细致+细微”,当好城市“小管家”。组建党员先锋市政施工队,修复人行道破损道板砖、修复路沿石、清除主干道路面钉子及膨胀螺丝、处理道路电缆,消除安全隐患,节约市政维修维护资金20万余元。活用“四旁”“四地”资源建设1个电动三轮车的临时停车场,巧用人行道树之间的空置区域施划电动车停放点,规范电动车、共享电单车停放管理,解决了群众停车难问题。

三是“管理+联动”,凝聚管理新合力。推进县城区市容秩序整治,开展“五堆十乱”、噪声污染整治及油烟污染整治、违停整治、渣土车管理、广告楼及牛皮癣整治。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县城5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县城6913盏路灯进行无缝隙管理,年度收转运处理垃圾32032.56吨,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记者 马丽芳

节目时间:

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App“直播版块”或“政风行风”版块,《大理日报》第三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

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