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11日

漾濞县龙潭乡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 通讯员 吉海珍

近年来,漾濞县龙潭乡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实施高辣度辣椒项目,开展产业链党建探索实践,形成以“组织链”赋能“服务链”、激活“创新链”、促进“增收链”,党建与产业“互融共进、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建强“组织链”

助力“产业链”

统筹链上订单“稳人心”。以党建为引领,企业和农户形成“订单生意”,通过种苗培育、种植服务、药肥供应、订单收购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党组织、企业、农户同向发力助推高辣度辣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全乡高辣度辣椒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34亩扩大到2024年的1621亩,种植农户从21户发展到426户。探索企业与农户共同承担保险(企业承担40%,农户承担60%)相关机制,不断降低农户种植风险。理顺链上脉络“稳市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通过双向选择、订单收购、技能培训、政策保障等措施,推动产业组织化程度有效提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党员+农户”的联农带农“三绑”机制,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民紧密联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通过“供苗+服务+订单”,有效解决市场价格不稳定、收购秩序混乱、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织密链上网结“稳信心”。以实施“强基固本”行动为契机,为链上企业配备党建指导员,为链上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根据就近就便、高效务实的管理原则,对产业链上党组织的党员保留党组织关系在原党支部,实行“柔性管理”开展“双重组织生活”,与村党(总)支部、乡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乡种养殖协会党支部、乡农林水联合党支部等定期开展外出考察、技术下乡、企业观摩等联合活动,让党组织强在产业链上,实现企业与党员、企业与农户在发展高辣度辣椒上的统一信心。

优化“服务链”

稳定“供应链”

紧扣需求“把脉问诊”。乡党委、政府扛牢主体责任,认真落实访企问需的要求,常态化与产业链党组织(党员)开展座谈会,形成企业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对应提供资源清单、政策清单。根据企业需求清单,将投资270余万元,为企业提供育苗基地、研发实验室、深加工设施等,积极推动产业链政策供给和资源整合。专业服务“保驾护航”。一方面,借鉴“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做法,由党建指导员担任链上管家,全程跟踪产业链项目服务,帮助链上企业解决发展中用工、协调等问题;另一方面,把党组织嵌在产业发展链条上,把党员植入产业发展“关节”中,由村党总支牵头,企业主导,开设“田间课堂”,为种植户解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采摘注意事项等问题。拓宽阵地“互融共进”。以高辣度辣椒全产业链项目落户漾濞为机遇,以“共建”为起点、以“共享”为支点、以“共赢”为重点,以漾南片区区域联动发展为抓手,加大与鸡街乡、瓦厂乡的互动联动,聚焦龙潭乡漾南片区高辣度辣椒中心,进一步引导三个乡镇农户合理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25年三个乡镇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建立研发实验室,并通过龙潭乡冷链物流中转中心项目建设,实现低温打粉制粒和低温萃取,不断延长产业链的长度,不断做好“深加工”文章,实现高辣度辣椒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激活“创新链”

提升“价值链”

激活链上细胞。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深入实施产业发展“领头雁”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行人才共引共育机制,引进种植专家1人、设备研发专家1人,辣椒素、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精深产品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全乡共培养种植大户23户、党员示范户6户、技术服务人员16名,回引管理人才3名,实现企业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强化链上协作。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集成统筹作用,不断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协作攻坚,坚持“性质相同、行业接近、产业互补”的原则,将大理健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聿道食安商务有限公司等产业企业和己路河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中,具有高辣度辣椒产业专业技术特长和经营项目相同或相近的党员组织起来,以“村社联建”等方式,深化“企企”“村企”联动互动。引领链上增收。高辣度辣椒原产品收购价格从2018年的3元/公斤稳步提升至8.3元/公斤,群众每亩创收稳定在6000元,2024年全乡高辣度辣椒产量达469.8万余斤,带动群众增收1566万元,带动4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工资收入达72万余元,促进群众增收;带动龙潭乡3个村、瓦厂乡2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75万元(厂房租赁资金);促进龙潭乡7个村高辣度辣椒推广管理费用7万元,在群众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