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今年处于关键时间节点,抓发展的成色如何、抓产业的效益如何,既关乎大理在区域竞争中破困突围、争先进位,又关乎“十四五”规划收官落幕,还关乎“十五五”开局谋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理需要因势应变、再造优势,叠加释放好大理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流量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加力推动大理之变实现高质量新跨越。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大理强,产业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更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大理之变的关键因素。要科学谋划好新一轮产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好绿色能源、烟草、有色金属“老三样”转型升级,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新三样”强链补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三样”提质提效,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特三样”抢占赛道,紧扣“大理需要国家、省支持什么”和“国家、省需要大理支持什么”,结合“十五五”规划,力争重点产业边规划边启动,抢先布局、提早建设。
经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能,超前谋划布局符合大理实际的新兴产业,真正做实“一县一业”或“一县多业”,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在新兴产业上,要积极推动低空产业园规划建设,开发“低空经济+”场景业态,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试点;在新材料上,要加快发展稀贵金属、再生金属等新材料和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力争硅基、碳基新材料取得突破;在数字经济上,要加快大理算力中心建设,发挥好绿电优势,积极开展“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外数内算”,力争建设区域性算力枢纽。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要想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翻盘,就得摒弃“内卷”式招商,强化“点穴”式招商。要锚定“绿电+招商”“区位+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优势,打造大理招商名片,加大绿电敏感型、市场导向型、资源附加型新兴产业引进,对照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眼“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引进未来产业,真正做到以特色资源换产业、绿色能源引产业、营商环境聚产业、交通区位承产业。
抓产业发展,不仅要深刻洞察宏观的时与势,还要敏锐感知微观的冷与暖,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对于大理而言,工业企业重点靠引进,服务业企业关键在培育。在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上,要全力实施空白行业专项行动,抓出增量;要全力实施“工贸分离”专项行动,尽快取得新突破。同时,要加大对文娱、文创、旅拍等文旅新兴业态的经营主体培育,切实把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反映在经济增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