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龚秋燕 李鹏 田野
今年以来,大理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众多游客选择到大理体验多元化、沉浸式的“非遗游”,大理“非遗+旅游”不断圈粉,激发文旅新活力。
记者走进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蓝白染布随风摇曳,吸引游客穿梭其间拍照打卡。再往里走,游客和穿着白族服饰的店员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学习白族扎染的制作过程,体验其独特的魅力。
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很喜欢扎染的风格,专门从北京过来,就是为了来这里打卡拍照,零距离感受这项非遗技艺。”北京游客王女士说。
据介绍,今年春节假期后,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接待了很多错峰出游的游客。“我们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2000多人次,接待的游客群体有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年轻人的占比较多。”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族扎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面对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场景化、体验化的消费需求,大理的扎染手工艺人们不断创新,根据年轻人的喜好,丰富印染原料、制作技巧、图案设计和产品种类,并突出扎染个性化定制,让扎染赢得了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喜爱。
今年,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人气爆棚,大理的扎染手工艺人也将电影里的经典角色搬上蓝白染布。喜洲镇南诏喜城非遗扎染店店员郑丹介绍:“我们推出扎染的哪吒相关系列产品后,客人们的参与意愿更强了,现在到店体验的人越来越多。”
在大理,除了白族扎染外,甲马、瓦猫、彝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体验同样深受年轻人甚至外国游客的喜爱。大理将非遗体验、文创产品制作等植入景区景点,打造更多的“非遗+旅游”新场景、新业态,让游客能够更便捷地体验非遗,感受非遗魅力,丰富旅游体验。
蝴蝶泉景区工作人员赵红艳介绍:“景区增加了很多项非遗的体验,其中,白族扎染比较受欢迎,游客的反响也还不错。”
“大理大力推进‘文旅+’和‘+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优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完善、产品业态更丰富、市场秩序更规范、接待服务更优质、旅游形象更美好。”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梅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