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24日

茶马驿站——沙溪

□ 曾丽霞 史漾滨

初见如故,这是很多人对沙溪的第一印象。这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它的古桥、古戏台、古寨门,古院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唤醒了人们梦中的老家。这里曾是马帮的驿站,是商贾的贸易点,更是无数旅人的心灵栖息之所。

据沙登箐区石窟造像题记,沙溪在唐(南诏)时期称“沙追”;宋代大理国时称“沙退”;元时称“沙腿”或“沙退”;“沙溪”一词于明代后期出现。据《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记载:“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沙溪”指一“沙”一“溪”。“沙”即含沙量较高的沙溪坝子,“溪”就是纵贯坝子南北的黑惠江。

玉津桥是连接沙溪和大理地区的第一桥,当年这是南行马帮的必经之桥。站在这座桥上,总会让人想起一句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沙溪坐落在横断山脉的群山之中,黑惠江穿流而过,地处大理和丽江之间,连接着云南与四川、西藏的贸易往来,从唐朝至民国的一千多年里,沙溪一直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盐和茶的集散地。寺登街的兴教寺、古戏台,就是茶马古道重要的历史见证。

沙溪兴教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中国仅存的“阿吒力”佛教寺院。明代的佛教壁画,寺院里的古槐、古黄连木都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古戏台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中轴线,古戏台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是当地人敬奉魁星的地方,在节庆日,这里是人神同欢的舞台。

如今的沙溪,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先锋书店的书香,街巷咖啡馆的咖啡醇香,国家方志馆茶马古道分馆的历史气息,都在诉说着沙溪的过去与未来。

伴随着现代公路的演化,茶马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今在沙溪的茶马古道艺文中心,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而整个沙溪就是一座活着的茶马古道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