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25日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大理州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大理州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省、全州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下一步工作中,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突出自身特色 做强做优产业

“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习近平

高原特色农业是大理州产业发展的“大三样”之一。近年来,大理州坚持“好山好水出好产品,好产品要卖好价钱”的思路理念,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示范区”的“苍洱名品”,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优势特色,着力发展乡村产业。”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凤伟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173万吨。将立足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一产一策深入分析,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内培外引,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产出率;统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延长产业链;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申报认证,打响“大理·有礼”品牌。将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坚持联农带农,大力发展产业,全力服务企业,让企业有利润、群众能增收。

文旅产业同样是大理州产业发展的“大三样”之一。近年来,大理州围绕打造“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持续打响“在大理爱上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IP,推动大理旅游始终保持“长红”状态,2024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超1亿人次。

“巍山以特色小吃闻名,于2011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名小吃之乡’。近年来,巍山立足特色小吃优势,精心打造并成功举办12届巍山小吃节,逐步形成了‘小吃+节庆+文娱+赛事’的发展模式。”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左士尧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巍山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小吃”为切口,探索“小吃+N”的产业发展模式,拓展旅居、研学游、非遗体验等新业态,延伸高原特色农业等产业链条,大力推动“节庆经济”迈向“产业经济”,全力打响“人间烟火在巍山”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对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注,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党总支书记杨永芳表示,在诺邓古村成功创建4A级景区的基础上,将继续挖掘火腿文化、盐文化,开发火腿制作研学、盐文化体验等更多的沉浸式旅游项目。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游客;借助古村知名度,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让村民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迈进。

坚持生态优先 加快绿色发展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

大理州地处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境内既有蜿蜒高耸的山脉,又有峰峦环抱的盆地和湖泊,高山峡谷地貌鲜明典型,生态地位重要。

近年来,大理州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狠抓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努力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2024年,全州森林面积达187.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1%,湿地面积达6.71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0.8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实实在在地照进了大理。

“过去十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正不断转化为生态价值、生态产业、生态经济。”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毅峰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南涧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南涧分局局长罗向琪表示,作为全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继续学习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其在南涧彝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紧紧围绕“绿美茶区,农旅融合示范县”的发展定位,加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让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将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助力全县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徐会明说,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强大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发展力量。

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共同繁荣

“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习近平

1956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有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大理州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了和睦相亲、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动人篇章:2016年,大理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18年,大理州将每年11月22日设立为“民族团结进步日”;2019年,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党支部等3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20年,全州4个“直过民族”聚居贫困乡镇、14个“直过民族”聚居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2021年,漾濞县、永平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2年,大理州被确定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试点,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2家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大理州及宾川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4年,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再次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李欣表示,将在主体责任上再压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等工作中,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中;将在精准把握上再提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将在赋予“三个意义”上再发力,实施区域性差别化政策,全面改善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生产生活条件;将在全域创建上再统筹,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将在依法治理上再强化,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将在特色亮点上再挖掘,讲好大理各族人民心向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推动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建设,不断提升“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共186户618人。近年来,在党支部带领下,郑家庄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谐共处,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的新闻报道后,村民高汉云颇为激动:“请总书记放心!我们7个民族一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大理州融媒体中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