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3月26日

巍山县——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推进健康县城建设

□ 通讯员 张树禄 韩振芬

近年来,巍山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健全完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县城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化网格管理,织密健康县城建设网络。实行“县处级领导+片区挂包责任部门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镇挂包人员+村挂包人员”五级联动片区包保机制,织密卫生保洁“五张网”。一是区域管理网格化。建立县城卫生责任片区挂包制度,县城划为21个责任片区,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和卫生死角整治。二是卫生保洁网格化。建立县乡村组4级卫生保洁责任制,各司其职,共同保洁,县城配备保洁员180人,全县970个自然村配备保洁员2317人。三是城管人员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队伍分成若干小组,挂包县城所有大街小巷,加强日常巡查监管,进一步加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脏乱差等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县城“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四是县城公厕监管网格化。建立“所长”负责制挂包公厕,加强对公厕“三有三无”的监管,强化责任和巡查管理。五是餐馆和集市管理网格化。市场监管队伍挂包到餐馆和农贸市场,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

强化齐抓共管,持续优化县城人居环境。一是落细主体责任,探索推行“七长制”。即,县城21个片区均有“片长”负责,县城40条街均有“街长”负责,全县12个农(集)贸市场均有“市长”负责,全县782个河库渠均有县乡村组1001名“河长”负责,县城41个智慧化公厕均有“所长”负责,县城12个广场均有“场长”负责,县城37座洗手台均有“台长”负责。二是抓实县域环境卫生整治。聚焦痛点难点,开展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以及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集贸市场更加整洁规范,街巷道路更加通畅有序,公共环境卫生实现常态化保洁。三是抓实家庭培树。建立健全健康家庭、平安家庭创评机制,涵养新时代好家风,2名妇联干部被云南省妇联命名为云南省“最美执委”,2024年度县妇联被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评为“优秀”单位。

强化五城同创,健康县城更加舒适宜居。一是抓实古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卫生县创建为抓手,有效整合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园林县城、文明城市“五城”同创项目资金,累计投入6.4亿元,着力在“建、拆、改、管、融”上下功夫。征拆与古城保护不相适应的危房和违章建筑,完善古城管网建设、路面提升改造。二是抓实县城高品质增绿。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高融合建设“口袋公园”,高品质增加县城绿量,2024年完成1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拆墙透绿和5个口袋公园建设,探索打造文华巷特色微景观,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让群众享有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目前,县城建成公园46个,其中综合类公园1个、专类公园4个、社区公园4个、游园8个、口袋公园29个,绿化覆盖率达4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9平方米。三是抓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均达100%,获评全省仅7家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最好等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气候宜居禀赋指标优良率达89.5%,获评全州首家中国气候宜居县。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77.78%,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5.92%、51.25%。2024年,全县建成农村户厕4520座、公厕36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