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高文 文/图
近年来,在上海东方医院等医学专家的帮扶指导下,剑川县以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加持等措施,携手沪滇医疗资源,开启了全县医疗技术提升新航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2月27日,患者高某因工作时突发胸痛半小时而就诊于该县弥沙乡卫生院,卫生院医生在诊室内为其做了心电图后,迅速联系县医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值班医生确认心电图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时存在生命危险,需马上转运到剑川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在120救护车急速运送患者赶往县医院的同时,剑川县胸痛中心确定患者为双绕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启动“双绕”流程,提前激活导管室,并准备好术前用品。当救护车到达该县胸痛中心后,高某被快速送入介入导管室,团队迅速进行消毒、铺巾、穿刺、导管插入及导丝通过等一系列操作,开通了被堵的前降支,最终,导丝通过的时间定格在11分钟,血流恢复,成功植入支架。术后,高某胸痛症状明显缓解,转危为安。
“胸痛中心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密衔接,通过双绕流程,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上海东方医院帮扶医生范成辉说。
患者能在县内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离不开沪滇协作医疗帮扶。2021年11月,根据沪滇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安排,上海市东方医院与剑川县人民医院结成“对子”,采取专家派驻、设备支援、技术输出、临床带教、人才培育等形式,先后派出7批次24名医生到剑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这些来自泌尿、神经、影像、消化内镜、妇科、麻醉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们,以“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专家工作站”和结成“专科联盟”的方式,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业务培训、案例讨论、手术示范等方面言传身教,形成了“医护融合、学科融合、防治融合、县乡融合、沪滇融合”整体机制,为剑川量身打造立体健康帮扶平台,持续提升了县域医疗水平。“通过帮扶,助力县医院增加了1个二级学科和1个州级重点专科,拓展了77项新技术新业务,培养了35名临床骨干医师及医技人员,先后开展了83项新技术新业务,显著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帮扶专家团队先后接诊患者13000多人次,成功救治500多例疑难病症患者,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剑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施强盛说。
在帮扶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剑川县人民医院先后实施了当地首例插管麻醉ESD手术、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系统前列腺穿刺诊疗技术等60余项新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加舒适的诊疗体验。帮扶的各专业专家还积极投身于剑川县人民医院的科室建设,量身定制病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外科手术制度等报告制度和流程等,从内容到形式,将“制度协作”与“技术协作”相结合,为县医院培养了大量卫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使剑川县人民医院的服务管理更加完善。同时,还引进了联影天河320层160排CT,为医院的设备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两年多来,帮扶专家团队还积极参与下乡义诊和巡诊活动,他们走进乡村、社区,先后巡回义诊23次,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沪滇医疗帮扶,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剑川大地生根发芽,部分改变了当地居民‘信任度低、转诊率高’的现状,逐步实现帮扶专业‘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剑川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李晋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