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梅艳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各领域正发生着深刻改变,乡村文化治理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乡村文化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关乎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文化治理,对于提升乡村社会凝聚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数字技术不仅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工具,还通过网络平台和智能设备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广泛共享。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治理,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效能、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路径,探索数字化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展现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乡村文化治理迎来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境和挑战。诸如制度设计落后,现有制度框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需求;政策支持不足,政策支持力度的欠缺,制约了乡村文化数字化治理;数字技术普及率较低,成为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我们有必要对数字时代如何有效赋能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加大数字化政策扶持力度。数字时代,乡村文化治理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政府应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提供资金补贴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为乡村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还能够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例如,可以设立“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地方特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项目。制定针对乡村文化从业者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于乡村文化事业。还可以出台相关法规,规范数字化平台在乡村文化产品开发中的行为,保障文化传承的原真性与合法性。
优化数字化治理文化路径。优化数字化治理文化路径是实现乡村文化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的治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以精准识别乡村文化治理中的痛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借助数字化工具,如在线服务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能够有效缩短信息传递链条,提高治理效率。这种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公众对文化治理工作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乡村文化治理云平台”,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
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是保障乡村文化治理成效的基础,它需要从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可以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工作推诿现象。比如以某村为示范点,尝试打造一个“数字化乡村文化治理示范村”。在这个示范村中,可以搭建一套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涵盖文化资源普查、活动策划执行、成果评估反馈等功能模块。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数据均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便于上级部门监督指导。还可以邀请专家团队入驻,为村民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操作方法,以提升村民数字化素养。
统筹各类资源数字化发展。统筹各类资源数字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目标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打破资源分散的局面,形成合力效应。通过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为乡村文化治理注入更多动力。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资源的数字化转化能够大幅提升其使用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文化建设。例如,可以将散落于各地的传统村落建筑、民间艺术作品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建档,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库,供研究者、开发者和公众查阅使用。
(作者单位:云龙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