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01日

漾濞“90后”女孩的“绣”时尚

2024年12月5日,李洁对着镜子利用“模特”检查刚缝制出的服装穿衣效果。每缝制完一套衣服,李洁都要拿到镜子前看看效果。

李洁在用缝纫机缝制衣服。

2024年12月20日,李洁在自己的店里向顾客推介自己缝制的民族女装。

李洁正在挑花刺绣。“绣”艺是李洁创业的基础,也是她制作时尚民族服饰的灵感源泉,更饱含着她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浓浓情感。

李洁缝制的彝族、苗族女式帽子(上图)和彝族聂苏支系服装(下图)。

□ 杨佳燕 段莎莎 文/图

漾濞县富恒乡的“90后”绣娘李洁不仅精通刺绣技艺,更热衷于民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凭借一双灵巧的手,她将彝绣、苗绣、银饰等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时装元素巧妙融合,缝制出一件件绚丽多彩、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民族服装,赋予了传统服饰新的生命力。

“1、2、3,走起!”12月6日,李洁刚设计完成3套民族服装,就迫不及待地请来模特试穿。三位模特的上身效果完全符合预期,一旁的李洁甚是满意,眼里闪烁着自豪和喜悦。

“在设计制作当中,我喜欢把现代流行的元素与民族服装相结合,制作出的衣服,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念。”李洁介绍道。

自幼生长在彝族村落的李洁,从小便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长辈们的悉心教导下,她14岁便能独自完成鞋、包等刺绣作品。22岁那年,李洁外出务工,她在服装厂工作了5年,5年的裁缝经验,为她打下了扎实的服装制作基础。

回到家乡后,她有了做民族服装设计的想法,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装设计能力,她特意前往昆明参加培训,系统地学习了服装设计、打版、制作等技能。学成归来后,她在漾濞县城开起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店——“彝见钟情工作室”。

李洁的民族服装店里,大约50平方米的房间墙上整齐地挂着彝族、苗族、白族、汉族等民族服装,柜台上摆放着绣花鞋、绣花包等纯手工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名“模特”身上穿着的由她自主设计的彝族刺绣服装,很多路人经过店门口都会不自觉地看上两眼。

“制作民族服装特别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其魅力和特色。”李洁在缝制民族服装时,不仅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喜欢加入一些年轻人的巧思。她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服饰后,色彩搭配更加新颖,款式更加多样。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长裙还是短裙,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很好呈现,既保留了传统民族服装的韵味,也符合现代审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她的新店开业不久就吸引来不少顾客,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20多套民族服装的订单,预计销售额在4万多元。

“我的理念是在保留传统民族特色的情况下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我们的民族服装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走向更大的平台,向外界展示我们的民族特色。”这是李洁努力实现的事业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