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春 张鸿灵
近年来,在宾川县州城镇的乡村小学里,随着“美丽中国项目”支教老师的到来,一切悄然发生着改变,他们用热情与智慧,为孩子们打开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为乡村小学注入蓬勃发展的新动能,让“双减”与素质教育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足球点燃梦想
宾农完小上演绿茵场奇迹
州城镇宾农完小仅有200余名学生,却凭借校园足球屡次在省、州、县小学生足球赛事中崭露头角、斩获佳绩,这所乡村小学,因归国华侨带来的足球文化底蕴,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天大课间、晚饭后,绿茵场上都是孩子们欢快奔跑的身影。足球不仅是孩子们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成为他们升入优质中学的“敲门砖”。早年间学校师生通过努力将简陋的沙石场变成孕育希望的绿茵场,张洁、卢晓琪等支教老师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体育、美术、英语等优质课堂教学,他们还积极争取“哔哩哔哩美丽中国足球小学”项目,牵头开展足球联赛,孩子们的梦想有了更规范的训练、更专业的设施、更多元的比赛、更广阔的舞台。
书香浸润童年
蹇街完小掀起阅读新风尚
在蹇街完小,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走进校园,温馨的阅读氛围扑面而来,家长与孩子共捧一本书,成为校园新风景,每到亲子阅读日,教室里、校园大树下,到处是亲子依偎共读的温馨画面,孩子们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更在亲子互动中增进了情感联结。阅读表演、朗读者、图书跳蚤市场、阅读知识闯关、创意书画、积分兑奖激励……支教老师们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专业的阅读指导,将过去的自由阅读升级为系统化课程,孩子们以书为媒,与书为友,通过阅读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杨林兰等支教老师的助力下,阅读成为这所乡村小学独特的文化名片,书香正慢慢浸润着这片乡土。
红色基因传承
周官完小创新德育新实践
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南薰桥、钟鼓楼……“家门口”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周官完小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富矿,红色成为了校园教学教育的鲜艳底色。除了日常教学,支教老师们通过党建带队建研学、重走长征路、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诵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会、红色舞台剧等多样方式,以德育为核心,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红色精神、感悟家国情怀。红色种子根植于心,化作成长力量,激励着周官完小的学子们奋发向上,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负责5个年级的美术、数学教学,支教之旅虽然辛苦,但可以影响到孩子们,我的选择就是有价值的。”张恺骏是这群“最美”年轻人中的一员。四年来先后有23名“美丽中国项目”支教老师在州城镇的乡村小学耕耘,他们用两年时光,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对乡村孩子的关爱,用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赋能“双减”落地,为乡村素质教育添砖加瓦,让每一所乡村小学绽放独特魅力,他们就是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人,续写着乡村教育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