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08日

祥云县探索“山林+中药材”发展路子——

引药进林促振兴

技术人员察看当归幼苗长势情况。(摄于3月25日)

□ 通讯员 杨丽芳 文/图

人勤春来早,种药正当时。3月25日,在祥云县禾甸镇上赤村大公山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覆盖着松针的苗床冒出一抹抹新绿,把黄土地上的希望一点点向上举起。

在祥云县祥邦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士华的带领下,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茶桑工作站的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苗床旁察看情况。

“现在可以炼苗了,松针适量减少一些。”看着温暖而厚实的松针如棉被般盖在青翠欲滴的当归幼苗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王馨一边检查苗情,一边指导基地工作人员。“春寒可以让苗长得更结实,但植物对温度很敏感,如果管控不好,苗太壮,抽薹率就有可能提高,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当基地工作人员问及如何控苗时,王馨耐心地说,“后期的氮肥要根据苗情来决定,如果苗本身就很大很肥,那么氮肥要少施一点。苗太大也会影响成活率,所以,苗长到10厘米左右就要及时移栽。”

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察看完当归苗长势,又陆续察看了白术、续断、黄芩等中药材的生产情况。每到一处,技术人员都认真解答公司工作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贯彻落实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要求,祥云县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达成合作,以祥云县祥邦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为依托,将人才打包、技术打包、资源共享,在大公山建设云南大理祥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据介绍,2025年,基地计划投资1500万元,种植白术500亩、黄芪400亩、当归300亩、续断200亩、重楼150亩,辛夷花7000株、黄柏树3500株、油茶果5000株,并将同步开展中药材晾晒、烘干、分拣等生产线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据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联仙介绍,祥云县发展中药材种植生产,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全县共有中药资源300多个品种。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652亩,实现产值2.55亿元。

近年来,随着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祥云县在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山林+中药材”的发展路子,依托中药材龙头企业,以公司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推进中药材加工生产,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