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世祖) 近年来,祥云县大胆探索、多措并举,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消薄”到“强村”的提档升级。2024年,全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674.18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至20万元的村(社区)有76个,占55.88%;20万元至50万元的村(社区)有41个,占30.15%;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19个,占13.97%。
多方整合,让闲置资源变身“红色股份”。祥云县充分整合镇村两级长期闲置、废弃或低价出租的土地、果园、菜地、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确权核资、评估公示等法定程序,将其折算为一定价值的股权,以“红色股份”的方式入股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市场化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该县禾甸镇由镇党委、政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组建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全面厘清过去几十年来零散、闲置、低价承包的609亩土地的权属关系,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分为100股,根据土地权属关系、所在位置、各村集体经济状况等,将股权分配到所属12个村,通过引进大理州首个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等,当年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2024年,禾甸镇12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60.88万元,平均每村收入达21.74万元。
党建引领,将鲜花产业绘成“金色名片”。依托沪滇协作机制,祥云县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政企合作+产业联动”模式,着力将鲜花产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新兴产业。该县沙龙镇将各村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起来,由镇党委牵头成立“七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7个村的部分集体土地、海塘等低效闲置资源进行统一“打包”,并整合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等项目资金,以“抱团入股”的方式投资申洱花卉产业基地项目。2024年,沙龙镇7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66.82万元,平均每村收入达23.83万元。在申洱花卉产业基地的带动下,目前祥云县已建成沙龙镇、云南驿镇、禾甸镇、刘厂镇4个花卉基地,鲜花产业正逐步成为祥云县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金色名片”。
兴办实体,以强强联合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引导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社区)通过兴办实体拓展新行业、新领域。该县祥城镇城东、城西、城南、褚家营4个社区通过“总支联建+强强联合”,每个社区分别出资250万元,共同成立了云南祥联合商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褚家营社区投资建设集净菜配送、熟食烹饪、预制菜加工等为一体的标准化“智能中央厨房”,可同时满足50公里范围内50000人(次)的供餐服务。2024年,祥城镇城东、城西、城南、褚家营4个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8.23万元,平均每个社区收入达39.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