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12日

祥云县:“衔”资金活水 “接”振兴动能

□ 通讯员 吴泽奇 单斌斌

近年来,祥云县以财政衔接资金为抓手,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强化资金项目管理。2024年,全县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8528.57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全力助推产业发展

祥云县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的引导作用,聚焦特色产业,通过“资金+项目+农户”的模式,重点支持了高原特色果蔬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坚持“精准滴灌”,通过建立项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优先支持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群众受益广的项目。2024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8528.57万元,获得对口帮扶项目资金3034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产业项目2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在巩固烤烟、生猪、肉牛、蚕桑、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玉米制种、鲜花种植、贡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种植养殖效益。

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54万亩、总产量21.76万吨,种植蔬菜28.39万亩、烤烟9.09万亩、杂交玉米制种5.2万亩、特色水果7.83万亩、特色花卉0.83万亩、中药材1.57万亩,生猪存栏40.81万头、肉牛存栏6.17万头、家禽存栏896.85万羽,建成1个贡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和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县贡菜种植面积达9100多亩、产值7000余万元。

治理有效,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祥云县制定《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细化资金使用范围、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实行“项目入库、动态调整、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精准、管理使用规范。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体系,强化资金拨付、实施、验收、后续管理、审计全过程监督,有效防范资金“跑冒滴漏”。

在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脱贫人口中的大病患者实现“应治尽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的参保缴费率达100%;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程项目已全面完工,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工程已安装管道66.97千米,建设检查井78座,完成投资约1.29亿元。

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已发放低保保障金、临时救助资金等7047.35万元,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开发2094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248.2万元;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完成雨露计划1389人(次),补助292.95万元;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5652人,促进了贫困人口的稳岗就业。

富民为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祥云县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6个,并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制造园项目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延伸补链,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改进加工生产工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74亿元。大理天华园艺有限公司和沙龙镇合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绑生产经营模式建设花卉基地,带动23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2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元。

同时,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财政衔接资金提供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按照“应贷尽贷、应展尽展、按需放贷”的原则,累计投放小额信贷资金余额1.1亿元,完成贴息资金发放244.93万元,惠及农户5115户(次)。

今年,祥云县已提前分三批安排财政衔接资金7330万元,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乡村建设、巩固三保障成果“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等项目,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